436 自己動動腦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如果真有大力士的話,十六個人估計也能拉開,畢竟這些大漢將軍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的。
“回陛下,我爹說的!”鄭森沒有一點自覺,直接把他爹給賣了,“我爹說了,陛下賞銀一百兩,而十六個人的費用接近一百兩,因此估計是十六個人能拉開。”
崇禎皇帝聽得不由得一笑,竟然是從這個角度猜的。他還以為鄭森很聰明,竟然能知道大氣壓強的事情。
對此,劉偉超也曾給崇禎皇帝科普過,平日裡,比如拿鍋蓋、托盤之類有點類似半球型的工具,放入水中之後,和水平行提起的話,就能感受到壓強。
對此,如果會認真觀察思考的話,也肯定是有這種認知的。
崇禎皇帝以為,鄭森也是一個善於觀察總結的人,結果沒想到,是鄭芝龍從賞銀數額上推斷的。
面對鄭森的問題,崇禎皇帝便微微一笑道:“差不多,這兩個半球的事情,其實和大氣壓強有關,你去大明皇家科學院學習,便能知道緣由的。”
鄭森聽了,很是驚訝,不由得對那大明皇家科學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領旨謝恩,算是結束了這次覲見。
看著他離開,崇禎皇帝的臉上,還帶著一絲笑容。
雖然這個鄭森並沒有讓他感覺到非常聰明,但是卻是一個藏不住心思的人。這樣的人,用著也放心。
這麼閒著,崇禎皇帝就立刻又想起了鄭森的老爹鄭芝龍,果然是個聰明人!
既然是聰明人,那就不用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地說事便成。
於是,在召見了鄭森的第二天,崇禎皇帝便下旨給在驛站候旨的鄭芝龍,讓鄭鴻逵陪同他一起去天津造船廠參觀,然後再回京師。
對此,鄭芝龍也沒辦法,只能遵旨而行。
並且他知道,那個造船廠肯定是有什麼東西值得他去看的,要不然,皇帝不會下這道旨意。
基於在京師的見聞,鄭芝龍對於天津造船廠之行,其實還挺感興趣的。畢竟他是海盜出身,對於船這種東西來說,就和普通人吃飯的碗一樣熟悉。
順帶著,他去天津的時候,因為是白天,還坐著蒸汽火車沿途看了一陣子風景。
不過到天津時,因為已是晚上,便先入住天津這邊的驛站。
次日的時候,他才前往造船廠,是科技伯宋應星接待了他。
宋應星倒也沒有任何架子,只是很有興趣地對他說道:“你最擅長海戰,我這邊奉旨建造的船,你該是最有資格評價在海戰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加指正!”
此時的鄭芝龍,自然對京師的情況已經瞭解地比較多了。因此,他知道,眼前這個科技伯,那絕對是當今天子眼中的紅人。
以舉人的身份,不見官場之上,也沒去戰場立下軍功,卻能得封科技伯,實在是大明的異數。
並且,科技伯,這個科技兩字,可是如今天子最是引以為豪的學問,由此可見皇帝多重視眼前這位沒有一點架子的伯爵了。
這麼想著,鄭芝龍連忙說道:“不敢當,不敢當!小人只是粗通海戰而已,其實也沒什麼本事!”
宋應星聽了,只是笑笑,當即領頭,帶著鄭芝龍從衙門離開去海邊。
當然了,一路上自然不會不說話,他順便就問鄭芝龍道:“聽說西夷的船快,炮遠,海上遇到他們,非常的不容易?”
宋應星的見識,主要是他從江西到京師趕考的路上見聞,對於海上的情況,其實瞭解還真不多。
以宋應星的求知慾,如今有鄭芝龍在身邊,自然是想問個明白了。
鄭芝龍聽了,當即點點頭,有點感慨地說道:“沒錯,西夷的帆船速度很快,並且火炮又遠又準,如果是在海上遭遇的話,我們大明的戰船,只能捱打還不了手。這兩年,末將已經仿造了幾艘西夷帆船,但是終歸還是不如西夷人用得好!”
言辭之間,透著濃濃的遺憾之意。
宋應星聽了一笑道:“這次我奉旨改造戰船,目標就是要和西夷在海上一爭高下。你是來得正好,可以衡量下我們大明的新式戰船,有沒有這個本錢和西夷的戰船一爭高下了!”
“哦?”鄭芝龍一聽,頓時露出濃厚的興趣,帶著那種期待之色,連忙回道道:“那敢情是好,要是戰船火炮真得不比西夷遜色,就憑他們遠道而來的那點船和人,末將能教他們乖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