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電話對(隆中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除開漢武帝那個時候,中原王朝對於草原上的遊牧部族,一直是防守為主。進攻的話,往往得不償失,主要是人家弱就壓根不和你決戰。廣大的草原,你又沒法包圍他們。
建虜之所以能收復蒙古部族為他們所用,歸根結底,其實還是因為有大明這個狗大戶在。並且,人家為了收復蒙古部族,那是不惜聯姻的,你嫁我女兒,我嫁你女兒。
而漢武帝時候,之所以進攻有效,第一是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之下,國力已經很強盛,對手就一個匈奴。就這樣,打完匈奴,漢帝國也走下坡路了,因為算起來這個進攻草原都是虧本的買賣,把國力給耗掉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馬鞍、馬鐙,特別是雙馬鐙,這嚴重影響了騎兵的戰鬥力,或者說影響了草原部族的戰鬥力。漢帝國的弩,在那個時候就是具有先進性,打贏草原部族就比後世要容易的多。
以如今的大明,如果只是想要蒙古部族臣服的話,其實不難。讓圖爾格去勸說,讓蒙古部族知道明國的強大。但是呢,人家臣服你,你也得給好處才行。
比如,互市,這本身就是大明用來拿捏蒙古部族的手段。
但是,互市其實是有弊端的。如果給了蒙古人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是會強大起來,然後內部進行統一戰爭,統一了之後,矛頭自然會指向中原,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宿命!
事實上,明朝的官員也是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對於和草原民族的互市,一直是比較慎重的。
崇禎皇帝想問的,絕非是這種輪迴的臣服,而是真正的收復。
劉偉超想著這些,忽然想到了以前在論壇上看到過的一個帖子,便對崇禎皇帝說道:“科學的進步,會是解決草原部族的根本之道。機槍和坦克,或者飛機的出現,會讓草原民族只喜歡能歌善舞,再也不提舞刀弄槍!不過這些東西,對你來說,還比較遙遠!”
崇禎皇帝聽了,不無遺憾的點點頭。
劉偉超所說得這些東西,他都在影片中見到過。他心中認可,真有那麼厲害的武器的話,草原民族就只有乖乖聽命的份了。
他在想著,就聽劉偉超繼續對他說道:“我看到過對付草原民族的一個辦法,說是往草原上築城,修鐵路使得來往更方便,聽話的部族,就都遷移到定居點管理,不聽令遷移的,就殺!有一個殺一個,有兩個殺兩個,殺到草原上都是聽話的。這個可以自己不定時派騎兵去殺,也可以讓蒙古部族自己去殺。”
崇禎皇帝聽了,神情嚴肅,顯然是在考慮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不過我之前說過,任何戰爭,如果是虧本的,就不可能長期進行下去!”劉偉超的表情變得嚴肅了好多,認真地說道,“這一點,已經有無數的歷史證明過的,包括後世,那些曾經非常強大的國家,擁有飛機、坦克、大炮的國家,陷入了虧本的戰爭泥潭的話,都會導致滅國的。”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的表情就更嚴肅了,豎著耳朵聽劉偉超說話。
只聽劉偉超繼續說道:“你要征服草原,就短期來說,肯定是虧本的買賣。不管是築城,還是修鐵路,都是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草原的地底下,其實有煤、鐵、石油等寶藏,是後世必須要擁有的資源。因此,我給你征服草原的建議,分幾步走!”
“請說!”崇禎皇帝聽了,非常地專注,甚至以他皇帝之尊,都用上了敬語。
劉偉超也沒注意到這點,給崇禎皇帝提議道:“第一步,就是瓦解蒙古部族和建虜的聯盟,並且讓蒙古部族能為大明所用,去征討那些不服大明的部族,協助大明光復遼東等等,而給他們的好處呢,就是允許他們內附。”
蒙古人的內附,就整個大明朝一直是有的。包括成祖皇帝的三千營,或者明末時候的滿桂等等,都是內附為朝廷效力的蒙古人。
“如果他們不願意內附呢?”崇禎皇帝聽了,問出他的問題道,“只是想要開通互市,壯大其部族實力。”
一般而言,蒙古部族中的頭領、族長,基本上都不會選擇內附一途,只有那些普通牧民,才會內附,尋找新的出路。
基於這個思路,劉偉超當即一笑道:“不肯內附,那就殺了不肯內附的那些。我相信,對於大部分牧民來說,只要日子能比以前更好過,他們不會和好日子過不去的!”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嚴肅的表情都和緩了一點,便又問道:“那第二步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