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看清飛騎的臉色,英俄爾岱頓時就一個激靈。

怎麼回事?該不會前線有什麼問題吧?

這個飛騎的臉色,就和他當初在盛京看到那些逃回的敗卒,差不多一個臉色!

那飛騎顯然看到了英俄爾岱就在城頭上,便在城下立刻勒馬急停,同時向城頭上大聲喊道:“和碩鄭親王有令,立刻派遣精銳之師,掩護從錦州撤回軍隊!”

“什麼?”英俄爾岱一聽,頓時大吃一驚,也不顧一張嘴就能喝一嘴的北風,當即大聲喊道,“撤軍了?到底怎麼回事?”

“和碩英親王領全部騎軍,已經全軍覆沒,和碩鄭親王領錦州步軍撤回,擔心明國騎軍追擊,速派援軍接應!”

英俄爾岱一聽之下,頓時打了個哆嗦,當然,也可能是喝了一嘴寒風的原因。就見他立刻狂奔下城頭,同時命令自己的手下立刻集結。

到了城下,開門放入飛騎,驗過軍令,發現是貨真價實,確實是濟爾哈朗傳回來的軍令。一時之間,他都有點傻眼了。

阿濟格領著騎軍,竟然全軍覆沒了?之前的訊息,不是還好好的麼?明國那邊並沒有什麼動靜,怎麼突然之間,就一下全軍覆沒了?這不應該啊!

阿濟格領著全部騎軍去挑釁明軍,如果情況不對的話也能及時撤退,畢竟他的手下全是騎軍。真得打不贏,撤退就撤退了,明軍也不可能奈何的了!

如今是怎麼回事?

就算打了敗仗,領兵逃回,其實都是在預料之中的,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可是,如果騎軍全都全軍覆沒的話,對於大清的影響就太大了。

也不是說這一次影響大,而是這一次的全軍覆沒已經是第二次了。這兩次損失的兵力合計起來,這是會動搖大清國運的了啊!

一時之間,哪怕英俄爾岱平時算是榮辱不驚的儒將來的,也有點慌神了。

不知道明軍會有多少兵力追擊,其中騎軍多少,步軍多少,戰力如何?等等這些資訊都沒有!

英俄爾岱感覺自己手下的兵力可能不夠,便立刻派人,向大清軍事重鎮遼陽求援。

然後他自己,則領著海州城的精銳,共計五千餘人,不管天氣氣候如何,立刻往錦州方向出發。

大約天色快到傍晚時分,隨著探馬來回稟告訊息,英俄爾岱這邊終於迎到了從錦州撤回的大清軍隊。

說真的,英俄爾岱有點難以想象,眼前這支軍隊,竟然是大清的軍隊!

曾幾何時,大清軍隊都是最有精氣神的,行軍打仗,那都是最為興奮之事。因為打仗,意味著有軍功,意味著有賞賜!

可眼前這支大清軍隊,如果不看他們的軍服,說這是印象中的明軍,絕對不會有錯!

倉皇而逃中,或者被寒風吹得捲成一團,或者東張西望,就怕敵人突然殺出,如此種種,那還有印象中的大清軍隊樣子!

很顯然,關寧那邊的戰事,肯定是非常不順利,沉重打擊了這些大清軍卒計程車氣,他們才會如此不堪!

不過想想也是,連鄭親王都不守錦州,直接從錦州撤軍,那就說明,局勢非常糟糕。能一路撤回海州,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這麼想著,他也不管這些普通軍卒,立刻趕去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這一見面,英俄爾岱又是吃了一驚,他從未見過一向足智多謀,從容不迫的濟爾哈朗,竟然是如此的疲憊不堪。

“你來得正好,把你所部騎軍派過去,協助後軍,把吳三桂的三千騎軍給嚇回去!”

聽到濟爾哈朗這個吩咐,英俄爾岱不由得又是一驚。

吳三桂這個人,他當然是知道,也是瞭解的。

關寧軍一向只會守,那敢進攻的。這一次,竟然對大清軍隊緊追不捨?

這麼想著,英俄爾岱便立刻回應道:“殿下,要不末將領兵埋伏,打他一戰?”

濟爾哈朗一想,最終還是搖搖頭說道:“算了,眼下不是和明軍開戰的時候。萬一在吳三桂的後面還有明軍,恐怕會把你也陷進去的。”

他是沒有把握去猜測,明軍會有多少兵力追上來。按照阿濟格所部兩萬騎軍都全軍覆沒來看,明國的騎軍也絕對不會少。一旦在這野外被兩萬騎軍給黏上了,後果就難料。

雖然說,明軍不一定會贏,可是,大清已經無法再承受更大的損失了。

因此,濟爾哈朗考慮了片刻之後,只能是未慮勝先慮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