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想著,張獻忠便下了決定,面露陰狠之色,點頭說道:“既然如此,軍師可有何計策?”

很顯然,他是同意了。

徐以顯一聽,頓時大喜,便連忙低聲給張獻忠彙報他的計劃了。

如果按照原本歷史發展的話,革左五營最終是被李自成給吞併的。殺了幾個,降了他幾個。

而在這個位面上,因為蝴蝶效應的原因,歷史在改變了。

………………

再說李自成這邊,他連過年都不安生,一路西進,兵鋒直指向襄陽,嚇得在襄陽盤踞的左良玉搶先一步把襄陽搜刮乾淨,然後跑去了北方。

按照事先的計劃,李自成和羅汝才所部佔據了襄陽之後,便終於安定了下來。

這個時候,他們得到的訊息,朝廷壓根沒有再派其他人馬南下,就等於是他們自己嚇自己,嚇得跑到了西邊。

對此,軍中便出現了不少怨言。本來以為實力強大了會好些,結果又是如同早年一樣流竄。冬日裡行軍的不滿,便都爆發出來了。

私底下,特別是羅汝才的人馬,很多人嘀咕的時候,都說李自成是個慫貨,曹操不該跟著李自成混。

然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羨慕八大王那邊,不但佔據了魚米之鄉,而且還封王封官的。瞧這個架勢,一個不小心,說不定還能撈個從龍之臣噹噹。

這種說法,很快就傳到了李自成所部這邊。

當賊的,又有多少人有遠見,有見識,也只能是看到當下而已。

因此,就連李自成這邊的軍中,也開始流傳,說八大王那邊多好多好,都建國了,還封了官,混得有意思多了!

反正都是造反,八大王那邊的造反不是更有前途?

這一日,李自成正在襄陽王府和宋獻策議事呢,就見到李過押著十來個人到了堂下,自己闖入大殿向李自成稟告道:“這樣下去不行了,又是想走的。去湖廣方向抓到的,這越來越多了,得拿個主意了!”

從他的話中,能聽出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抓到逃賊了。

李自成聽了,不由得頭疼,隨即對宋獻策說道:“緩稱王的道理,他們都是不懂,如之奈何?”

雖然加強了對軍隊的管制,派出巡哨抓捕逃賊,但就是阻止不了,真得讓李自成有點傷腦筋。

說實話,宋獻策也頭疼啊!這些都是賊人出身,和當年太祖皇帝造反時候的素質不能比。東奔西逃之下,生活一過得不如意,就想著分道揚鑣!

考慮了最近這段時間的情況之後,宋獻策有點無奈地說道:“八大王建國稱王的影響,還是太大了。大將軍這邊,要穩住軍心,怕是也得如此了!”

聽到這話,李自成有點擔心地說道:“那朝廷那邊怎麼辦?”

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讓張獻忠成為突出的那個靶子,吸引朝廷的注意,讓他們兩敗俱傷,他可以坐山觀虎鬥的。

宋獻策聽了,回答李自成道:“雖然我們也稱王,但是八大王佔據的是湖廣,是朝廷的財賦重地,如果朝廷出兵,必然也還是會先打八大王的。”

聽到這話,李自成想了想,覺得有道理。

依舊還能坐山觀虎鬥的話,他當然也樂意建國稱王了。不但能給底下人一個交代,穩定軍心,也能給自己一個交代不是!

不過,他還有一個顧慮,便問宋獻策道:“如果我也建國稱王的話,老羅那邊怎麼辦?我感覺,他應該不會接受我的封賞!”

雖然兩家聯合之後,羅汝才大部分時間都聽李自成這邊的。但是,在地位上,兩人那都是平等的身份。就連議事時候的座位,兩人都是並排的。

現在要一個上,一個下,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