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間的反饋,還有御史言官的一些奏章,崇禎皇帝看了之後,並沒有生氣,反而在一切正式或者非正式場景,有意無意地透露,修這條鐵路,真得是花費好大。

看看,衛所改制成鐵道兵,不知道要花費多少錢,又要養這麼多鐵道兵,更是不知道多少錢,這修鐵路真得是花錢如流水,感嘆錢不夠用!

對此,外廷的官員,大部分都是裝聾作啞,就當沒聽到。

既然皇帝當初自己提出來,要改制衛所,改為鐵道司,並且歸屬於內宮的,如今這話裡話外的,還想要戶部再去摻和一腳,那肯定是不樂意的了。

外廷官員,只是有一點隱憂:皇帝天天叫苦,要是真沒錢了的話,他會不會又找哪個有錢人家來個抄家滅族的?

二月初,眼見著火車站也要修好了,崇禎皇帝便召開了御前會議,就在文華殿內,首先開始訴苦起來,給群臣算賬,說著衛所改制,如今還只是改了京畿之地的一部分,其實就是京師極其周圍而已,就花了多少錢多少錢,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之下,可以預見,全國的衛所改制,不知道還要花多少錢,難啊!

內閣六部九卿等等,全都在底下保持泥菩薩狀態,皇帝要是不點名,就當聽不到了。

崇禎皇帝看著他們這種反應,表面上似乎有點不開心,但是實際上,他肚子裡已經笑開了花,就欺負他們不懂,要的就是這種誤會。

於是,他話鋒又一轉,接著說道:“通州到京師的官道,也已經重新用水泥修過,卿等應該都能看到了,平整吧,也再無泥濘之苦。光是這水泥,朕可都是沒賺錢的。本來朕還指望著朕發明出來的這個水泥能賺點錢,補貼下鐵道司之用。結果……”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看向戶部尚書倪元璐,還有都察院黃宗周等人,嘆口氣繼續說道:“可是卿等又說,這水泥用處甚大,為國為民,為天下計,這水泥由工部統籌、收入歸於戶部,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

他說到這裡時,文華殿內的這些官員都抬起頭來看著他了。

沒錯,水泥一發明出來,用在修建京師的兩個銀行時,就已經有人敏銳地發現這種水泥有巨大的好處,在又一次看到修路方面的優點之後,內閣、六部和都察院等等,就一起向崇禎皇帝上奏,說如今百廢待興,這水泥是絕好的材料,應該和鹽鐵一樣專賣。

當然,因為多與工事有關,就想歸於工部,不過收入還是要歸戶部。對於,他們都用大義來壓崇禎皇帝。

一般來說,這也沒錯。如果入了內庫,那就是皇帝的私人財富了。如果皇帝好,那內庫的錢也會用於民事,但是如果皇帝安於享樂的話,內庫的錢用來吃喝玩樂,外廷也是沒有一點辦法的。

如果能把錢都充於國庫,自然是利國利民的了。

可關鍵是,現階段來說,崇禎皇帝信不過外廷這些官員的節操。他要做的事情很多,沒錢不行。如果錢都在內庫的話,他想怎麼用就怎麼用,外廷無權過問的。

也是如此,崇禎十五年這一年的時候,他乾坤獨斷,把所得的大部分錢財,全都用來強軍了。如果這些錢在戶部的話,根本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哪怕他是皇帝都不可能。

此時,就聽崇禎皇帝接著對群臣說道:“諸卿所言,朕以為有一定的道理,朕可以答應,也可以不要分成,但是,戶部必須從水泥所得中撥款,每年不得少於一成交給大明皇家科學院。另外……”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說道:“鐵道司將會運營鐵路而收費,用來養鐵道司,這個錢,外廷不能過問了!卿等,可同意?”

換句話就是說,水泥的錢,他可以讓給外廷,但是,鐵路收費,這個事情外廷就不能插手了。這算是崇禎皇帝和外廷的一次談判了。

聽到他的這話,說真的,外廷這些官員不由得都是喜出望外,根本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好一個結果。

他們還生怕崇禎皇帝把水泥抓在手裡不放,那他們怕也沒有多少辦法。

畢竟這水泥是皇帝發明出來的,如今在薊州大捷之下,皇帝威望之高,也讓他們不敢和皇帝硬著來。他們也就是看到水泥所帶來的巨大好處,就想著爭一爭而已。

結果沒想到,皇帝竟然如此通情達理,真得同意了。至於分一成給大明皇家科學院,那就等於是給皇帝內庫的,他們當然沒話說。

至於鐵道司要收鐵路的錢,那才幾個錢!

於是,以首輔賀逢聖為首,帶著底下一眾文官,皆稱皇帝聖明,就按皇帝所說得辦!

這事兒就算是這麼敲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