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晉商的下場(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又從俘虜口中得知範永鬥和王登庫這兩人也隨軍入關,俘虜和死人中又沒有發現,崇禎皇帝就再次下旨發出重賞。
可以說,範永鬥和王登庫兩人就是移動的銀子,是京畿之地獵殺隊最為看重的目標,最終被遷安的獵戶所獲。
聽到傳回來的訊息之後,崇禎皇帝很是高興,便下旨公佈範永鬥吃王登庫之事外,又一次在年關之前,下旨活剮了範永鬥。
京師百姓,茶餘飯後便又多了一個談資,不過多是告誡小輩、後人,一定不能學八大晉商那樣,最終惡有惡報!很自然地,從側面又一次證明了崇禎皇帝抄家八大晉商的正義性,讓有些造謠皇帝專門拿富商開刀的謠言,消停了不少。
特別是到後來,還在遼東的兩個晉商,被建虜活剮的訊息傳回之後,又一次被人拿他們當方面例子來告誡後人:做生意不能沒有底線,沒了良心,終歸會有惡報。
至於建虜所說晉商乃是為朝廷效力的事情,只能又是一個笑話,因為八大晉商的家人,在最初的時候,就被朝廷抄家滅族了,哪來的以晉商家人為要挾,讓他們為朝廷效力?
之所以朝廷官軍能及時在薊州圍住建虜,那都是因為太祖皇帝顯靈,指點過當今天子的緣故而已。
總之,如今的京師,隨著年關越來越近,全都開始喜氣洋洋地準備過年,討論的事情,也大都是高興的事情。
比如,他們關注密雲那邊竟然還有大鐵礦,張家口那邊還有金礦,朝廷真是發大財了。
當然,皇帝能直接了當地派人去具體的地點開採,這又一次證明了,當今皇帝有太祖皇帝的指點,要不然就解釋不通。
還有,京師百姓也很關注京師中兩個銀行的修建,不時有人去圍觀,看新鮮事物。
同時,還有圍觀城外正在修建的鐵路,更是覺得稀奇。這種修路方式,簡直是聞所未聞,又是碎石,又是木頭,還有鐵條什麼的,一個個議論著,這條路會是什麼樣的?
崇禎皇帝這邊,也是心情暢快,送走了堵胤錫、孫傳庭等人之後,和劉偉超聊天,說下他這邊的事情。
“朕現在就有一個小目標!”崇禎皇帝笑著對劉偉超說道,“明年開始,至少在京畿之地,最好是北方這邊,能解決餓肚子的問題。”
說著,他就又給劉偉超說了下他要解決這個小目標的措施。
這其中,最大的依仗,還是在糧田之外的地方,實行種番薯等作物對糧食的補充。
經過這一年的番薯種植,北方這邊已經儲存了大量番薯,再加上明年繼續從南方運送番薯到北方來種植,崇禎皇帝預估,基本上可以實現小目標。
說到最後,他也是感慨地說道:“就目前的初步統計來說,北方的連年戰亂,瘟疫,還有饑荒等等,人口已經大幅減少了。要不然,明年的糧食問題,還是壓力很大。你說,這算是好呢,還是不好呢?”
聽到這話,劉偉超也不好說。北方這邊,自然災害就不說了,還一直是流賊和建虜的禍害,這是已經崇禎十五年了,估計人口確實已經損失很多。
不說別的,建虜的每一次入關,所過之處,只要是活的東西,包括人口都會掠往關外。對於京畿之地附近的民生打擊,真得很大。
反過來,還真是有利於崇禎皇帝實現他的小目標。
這麼想著,劉偉超便對崇禎皇帝說道:“這些天,我網購了幾本傳說中的穿越神書,稍微翻看了一下,發現有對你實現小目標有用的東西。”
“真得?”崇禎皇帝一聽,很是驚喜,連忙問道,“是什麼?”
民以食為天,如果能解決餓肚子的問題,那麼這天下就穩了一半。
劉偉超看他這麼驚喜,便連忙對他說道:“糧食的豐收,主要取決於土地和農作物,農作物先不說了,關於這土地,你可以把貧瘠的土地變為肥沃土地,產出自然就能多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化肥!”
“化肥?”崇禎皇帝聽了,有點疑惑,沒聽說過這個詞。
劉偉超當即就給他解釋道:“就是化學肥料,不過這個你那邊應該還沒這個條件,但是也有現成的磷肥可以用,就是鋼渣。”
“鋼渣?鍊鋼之後的殘渣麼?”崇禎皇帝一聽,驚喜地說道,“這都已經堆積如山了!”
劉偉超聽了一笑道:“其實我也是才知道,原來這個鋼渣就是好用的磷肥,還有不少手段,能簡單提高你那邊的農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