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的封賞結束,但是凱旋之師的封賞卻沒有結束。

如果是以前的話,對於普通軍卒的封賞,那絕對是拖拖拉拉,折半再折半之類,因為朝廷沒錢。

但是這一次,兵部尚書孫傳庭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分別代表內外廷,奉旨前往軍隊大營封賞。

這時候,已經是午後時分了。參與閱兵獻俘儀式的將士們,也已經歸營。

他們正在和身邊的將士分享著這一次入城時候的感受。那是口沫橫飛,噴得天昏地暗,讓聽到的那些將士一個個羨慕地一直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多立點軍功,錯過了機會。

他們都知道,他們的大帥等人在紫禁城授封,一個個也猜著會有什麼封賞。

正在議論著呢,孫傳庭和王承恩就來了。

聽到集結的命令,很多人都很詫異,沒想到速度這麼快,便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去集結了。

人數太多,就按照勇衛營、京營、薊州、馬蘭峪關、關寧軍這樣的順序進行封賞。

在封賞之前,自然是先公佈了紫禁城立的封賞情況,聽得眾多明軍將士們一個個暗自咂舌,又多了兩個伯爵了啊!

隨後,在萬眾期待之下,按照戰功名冊開始封賞。

大明軍中有個規定,軍功可以選擇賞銀或者升官。當年的滿桂,就是從一個小兵積功升到總兵的,這中間,有賞銀可發的時候,也多有兌換賞銀。

包括黃得功在內,也多有這麼幹。

如今,就按照明軍將士的要求,全都按照他們的軍功,實打實地進行封賞獎勵。

讓明軍將士們有點意外的是,現場直接給出的賞銀不是以前的銀錠,而是新幣。

本來的話,軍餉和賞銀都要透過銀行發放,但是如今的銀行,衙門都還沒有開建,無法行使這個功能,就只能這樣先發了。

發放新幣之前,自然是有說明的。最先領賞的勇衛營將士,雖然有些猶豫,卻也沒有一人提出意見,軍紀面前,孫傳庭面前,自家主將看著,他們都是領賞後安靜入列。

勇衛營開了頭之後,輪到京營的時候,有前面的榜樣在,自然也就一樣。

一直忙到傍晚時分,才算結束了封賞。等到軍隊解散,議論的聲音就多了。

大部分聲音,都是集中在這新幣上面。

“這個新錢,感覺重量不夠啊!”

“你懂什麼,這是火耗,懂麼?”

“沒錯,你看看,這麼精美,再給你十足銀,想得美呢!”

“這次封賞軍功多加一級,折去這火耗,不是差不多?”

“你們想想以前,能得一半銀子都不錯了,如今有這新幣,管他足不足的,已經賺了!”

“我不管別的,只要這錢能花出去,那啥問題都沒有!”

“……”

大部分將士,對於這個新幣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畢竟這是銀子做的。如果是大明寶鈔的話,估計有這大捷,軍紀再好都會炸。因為那大明寶鈔,就是一張紙,可以說一文不值。

不過,鬧事的人,意見大的人,也還是有的。

比如關寧軍,他們這邊的意見就大,嚷嚷著要銀錠那些,不要這個缺斤少兩的新幣。而吳三桂似乎沒管,軍中就鬧得更兇了。

京營和勇衛營將士們聽到喧譁聲,立刻就圍了過去。一開始,還勸來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些關寧軍軍卒,竟然還慫恿起京營和勇衛營將士。

勇衛營和京營中的錦衣衛校尉們,又不是吃素的,敢鬧事,立刻拿人。

那些鬧事的關寧軍軍卒一見,自然不會束手就擒,還鼓動京營和勇衛營將士一起反抗。

結果,壓根就沒人聽他們的。該拿拿,一個個都抓了。

正在這時候,吳三桂終於出現了,好像不知道什麼情況,連忙攔著錦衣衛校尉,要了解情況。

吵吵嚷嚷的一會之後,吳三桂便對為首的錦衣衛總旗說道:“你看看,將士們在戰場上打生打死,結果得到的賞銀卻是這種,他們有想法,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要不……”

他正說著呢,忽然之間,就說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