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事先貼出了佈告,劃出了一條獻俘儀式的路線。當然,重頭戲是在午門廣場。

文武百官、皇親勳貴自然是要到場的。

至於外國人,在這崇禎十五年的亂世,還真沒什麼人。臨時蒐集了下,就是幾個朝鮮官員,琉球人和佛郎機人。

這其中,朝鮮其實已經臣服建虜,和大明脫離了藩屬國的關係。不過裡面有擁明派,除了被建虜抓去的之外,也有幾個逃在大明的,受邀出席了這次的獻俘儀式。

至於琉球人,也不是什麼官員,而是崇禎二年時候前來大明請求崇禎皇帝冊封國王時,留在大明的。

對於琉球人來說,本國其實已經被倭國的薩摩藩征服,雖然名義上還獨立的,但是被倭人欺壓地很,自然有不想回國的。

這一次,被作為琉球國的觀禮代表了。

至於佛郎機,和大明的關係還可以,至少以前的時候,在火器火炮上,只要大明給錢,都會賣,甚至有不少佛郎機人當了大明的僱傭兵,不過不少人死在了登萊兵變中。

至於其他的國家,那是真沒了!

崇禎皇帝嚮往的萬邦來朝,在這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拼湊起來也只有三個國家而已!

除此之外,午門廣場上,還劃出了好多塊觀禮區,按省份設立。

反正在京師有各個省份的會館,就算有個別省份的沒有,只要是那個省的人就成,都拉了一批人過來。

午門廣場也算是大的,可如今,周邊卻是排滿了人。

按照以往的話,很多人是沒資格來這午門的,可如今,卻都有份參與,自然一個個都很高興。

這不,這年底的氣候,那是真得冷。不過能被排在午門這邊的,卻一個個都是興奮的很,儀式開始前,一個個都在竊竊私語,議論著明顯和以往不一樣的獻俘儀式。

而那些輪不到在午門的人,則紛紛趕去佈告中劃線的那些街道。有錢人佔了臨街的視窗,不但能吃點什麼,還能避風避寒;沒錢的,就站在街道兩邊,等著看熱鬧。

一大早的,街道上就站滿了人。難得一次的場面,很多人都是趕早的,宵禁一解除就趕過來的。

他們一個個都在五城兵馬司軍卒的背後,同樣竊竊私語,談論著這次的獻俘會是什麼樣的。

冬日升起,多少驅散了一些嚴寒。

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有人喊了起來:“來了,來了,快看!”

於是,正在竊竊私語中的人群,全都立刻停止了聲音,連忙轉頭看去。

果然,在街道的那邊,一隊隊的明軍將士出現了。

不過讓他們有點意外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明軍將士,全都是舉著一杆杆的旗幟,這一看,就不是朝廷官軍的旗幟。

這讓他們有點搞不明白,紛紛好奇地伸長脖子看著。

有些不識字的,則趕緊問身邊識字的,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旗幟?

“快念念,那旗幟上是什麼?”

“有點奇怪啊,我看著那怎麼不是我們大明的文字呢?”

“沒錯,那是建虜的滿文,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朝廷官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