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這有什麼好吹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白騰蛟也不是怕死之人,聽到這話,當即欣喜,立刻附和,便去準備了。
……………………
薊州位於燕山山脈和華北平原的過渡處,因此,在薊州的南邊,那是華北平原,剛好適合大兵團作戰。
到下午時分,阿巴泰所領入寇建虜的主力,其前鋒就已經和之前的科爾沁族和敖漢部匯合,直面對面的明軍前鋒。
雙方並沒有直接交手,而是展開了斥候戰,也就是說,建虜的探馬和明軍的夜不收,開始爭奪戰場訊息的控制權。
特別是建虜這邊,一直想搞清楚對面的明軍,到底是什麼人領兵,多少人馬,裝備如何等等。
但是,遺憾的是,明軍的夜不收並沒有前出軍陣多遠,並且都是一窩窩的,想要抓活口都是不容易。
隨著主力陸續到來,就在薊州以南四十里左右的地方,兩支大軍開始聚集。
阿巴泰趕到戰場的第一時間,就去觀察明軍的情況,同時召了科爾沁族的吳克善前去問話。
看著前方遠處明軍,似乎是紮了品字形的三個大營,看著明軍夜不收在賓士,阿巴泰同時問吳克善道:“情況如何?”
“回貝勒爺!”吳克善一聽,連忙回答道,“這支明軍很強,剛碰面,我們科爾沁族就折了一百多人。要不是我見機不妙,撤得快,損失就大了!”
說到這裡,感覺有點沒面子,他就立刻又補充道:“對面前鋒,看旗號是勇衛營周,根據訊息,該是明將周遇吉那廝,被明國皇帝封為忠武伯,確實名不虛傳,比一般明軍要厲害多了!”
前鋒是勇衛營周遇吉,那和科爾沁族打的話,確實會厲害一點。
阿巴泰心中想著,便問吳克善道:“明軍主帥是誰?”
“沒抓到俘虜,就只知道是個姓孫的!”吳克善聽了,有點底氣不足地回答道。
他的軍中,認識漢字的人少,對於明軍瞭解地就更少。還沒接近明軍主力,就往往被明軍夜不收給收拾或者趕跑了,因此,無法得到更多的訊息。
倒是邊上的孔有德聽了,連忙插嘴說道:“有可能是兵部尚書孫傳庭!”
他詳細地問了那個關寧軍俘虜不少問題,像孫傳庭被封為大明兵部尚書這種事情,那關寧軍俘虜還是知道的。
孔有德看到阿巴泰的表情似乎沒什麼變化,便連忙補充說道:“這個孫傳庭是有真本事的,以前領兵打仗,就差點把關內流賊給滅了。他帶兵的能力,可以和洪承疇那廝……比的。”
習慣性地說了洪承疇那廝時,忽然想起來,洪承疇已經投降大清,和他是一邊的了,好像這麼叫他有點不好,就猶豫了一下。
不過他發現,阿巴泰對於這個稱呼,似乎壓根沒在意,便放心了一點。
阿巴泰聽了孔有德話,並沒有多重視。明國最能打的洪承疇,如今不都投降大清了,這個孫傳庭又如何?大不了就是第二個洪承疇吧!說不定還遠不如洪承疇,因為這孫傳庭的名,就沒聽說過。
打那些流賊能贏,這有什麼好吹的!
對大清軍隊畏之如虎的關寧軍,隨便一支調入關內,不都是追著流賊打得麼!
不過,對於孔有德的話,他倒也沒有全部否定。
因為就他所觀察到對面的明軍情況,確實沒有見到其他明軍看到大清軍隊時候的慌張。佈陣方面,也有章法,軍陣之間,彼此互聯支撐。從這些來看的話,那孫傳庭該不是紙上談兵的那種,還是有點能耐的。
想著這些,阿巴泰便傳下軍令,全軍休整,恢復人和馬的體力,明早出戰。
古代打仗,特別是建虜和蒙古韃子,是以冷兵器為主,因此長途行軍之後恢復體力再作戰,就是應有之意。除非是特別情況,才會不顧疲勞就投入戰鬥。
而在明軍這邊,主帥當然就是孫傳庭沒錯了。他也下了和阿巴泰類似的命令,讓全軍休整,靜等來日。
他之所以讓軍隊休整,主要原因還是不同的。
從京師到薊州,比建虜從界嶺口到薊州要近。本來的話,朝廷官軍肯定會比建虜更早到薊州。但是,孫傳庭是壓緩了速度。其原因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