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幕,崇禎皇帝便開心地笑了。

或許是崇禎皇帝一直和藹悅色,讓鄭森感覺到親切,感覺到自己有點語無倫次,便也跟著傻笑了。

崇禎皇帝又一次示意鄭森平身,然後還是帶著微笑對他說道:“你這次的事情非常重要。朕可以給你說,北方很快就有大戰,能不能穩住局面,取決於你能不能從南方採購物資糧草並及時送往京師。你可明白?”

“明白,明白!”鄭森起身之後,再次連連點頭回答道。

崇禎皇帝聽了,就又交代道:“你雖年輕,但是畢竟是太祖皇帝點名的,因此,朕相信你能做好。朕希望透過這個事情,你能向所有人證明你的才能,不管用什麼手段,總之能完成朕交代給你的這個事情,那麼以後朕再重用你,別人也無話可說!”

“一定,一定!”鄭森彷彿成了應聲蟲,就只會簡單的回覆。

崇禎皇帝見了,抬頭看了下天色,便微笑著說道:“今日時辰不早了,朕就不囉嗦了,具體的細節,回頭有人會告訴你。朕準你有密奏之權,遇到什麼問題,可直接稟告於朕!”

密奏之權,這對鄭森來說,是存在傳說中的權力,連好多封疆大吏都不一定有。沒想到他也能有,頓時又是連連點頭。

心情激動之下,他怎麼到了驛站都不知道。

“公子,皇上都說了什麼?公子,公子……”

管事喚了好多聲,才算把鄭森喚回了神。不過確切地說,回了神也是在傻笑,並沒有回答管事的問題。

管事看他這個樣子,便知道絕對是有大好事。雖然他很好奇,不過也按著性子,等他公子緩過來再說。

過了好一會之後,鄭森才算恢復了一點正常,然後對管事說道:“快,把我的事情告訴家裡,讓我爹,我娘,還有那些個叔看看,我不是紈絝子弟!”

管事一聽,忍不住笑道:“公子,你還沒說宮裡的事情呢!”

鄭森一聽,詫異地問道:“我沒說麼?好吧,你聽著……”

說著,他就把崇禎皇帝給他說的那些話,都轉述了一下,把管事聽得目瞪口呆。

回過神來之後,他立刻建議道:“公子,你還是親自手書一封,向家裡報喜吧!”

頓了頓,他想了下又補充說道:“你要辦的差事,要幹得漂亮,能讓皇上看得高興,最好是讓老爺那邊派人過來,最好是動用一些必要的人脈。”

江南那邊,下海的很多。而要下海的,那必然繞不過鄭家。如此一來,鄭家讓他們辦事,絕對會事半功倍。

“不用,我自己能行!”鄭森一聽,直接拒絕道,“我就讓你們都看看,以前是不是小看了我!”

“……”管事聽了,不由得無語。

想了下,他還是提醒道:“公子,萬一事情辦砸了怎麼辦?那豈不是辜負聖恩!還有,公子應該也知道,如今官場上都是什麼樣子,這兩千多萬兩,不知道多少人盯著,雖然不知道具體的章程如何,可這麼大一塊肥肉,公子覺得以你的年齡和經歷,能行麼?我覺得就算是老爺,都要戰戰兢兢的。”

聽到這話,鄭森沉默了。

雖然他是興奮了,想要大展拳腳一番。但是,兩千多萬兩啊,這筆錢的數目絕對震驚他的。

對了,皇上也交代了,不管自己用什麼方法,總之是要把事情辦妥。

這也就是說,就算自己靠著家裡的幫助,只要是把事情辦好了,就是自己的能力!

這麼想著,鄭森最終點點頭說道:“好,我在信裡說下這個事情。”

見公子在這個大事上聽勸,管事也很是高興,便連忙說道:“那小人這就去安排人手,等公子寫好了信,第一時間快馬送回閩南!”

等到第二天一早,家書就快馬送出了。而鄭森,則去錦衣衛衙門報到,受到了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的熱情接待。

鄭森手下的錦衣衛,都是李若鏈親自挑選。不是說看在鄭家的份上,實際上,李若鏈都不知道鄭家的具體情況。因為錦衣衛基本上就在京畿之地活動而已,很少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

當然了,以後就不是這樣了。從他上任之後,就在慢慢地改變,只是還需要時間。

之所以這麼高規格的對待鄭森,還是因為崇禎皇帝交代了。為了那兩千多萬兩銀子,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再次日,崇禎皇帝這邊,終於商量完了具體的章程。

由戶部、都察院以及西廠、錦衣衛派人,連同已經在揚州的東廠一起,負責採

臨走之前,崇禎皇帝還再次單獨召見了鄭森,對他交代道:“這幾天,朕收到了來自江南那邊的許多奏章,都在彈劾東廠王德化胡作非為。因此,你們要儘快去到揚州,儘快先花這些銀子,木已成舟,這種奏章便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