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吳家書信(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山海關那邊,祖大壽已經去了大清那邊,沒有可以商量的人,只能和在京師的爹商量,讓他爹給拿個主意。
吳襄看完這封信,立刻便擔心起來,想了想,馬上就給他兒子寫回信了。
在這個信中,他重點強調了幾個事情。
第一,太祖皇帝顯靈過的事情,該是真的。最近京師又有風聲,說能得皇帝八百里加急召入京師的人,都是太祖皇帝認為是忠臣良將的人。
吳三桂卻沒有得到這八百里加急召回,雖然可以說,吳三桂如今是寧遠總兵,不能輕易動。但是,也看不到皇帝對吳三桂有什麼說法,那麼大機率,至少到目前為止,太祖皇帝並沒有提及吳三桂是忠臣良將。
從目前情況來看,如果是太祖皇帝提點過,那一定會成為當今皇帝的心腹。別的不說,只是武將一系,周遇吉、黃得功和孫應元不就被封爵了,就連秦良玉是女人,都封為忠貞侯。
對於這種情況,他在信中表達了憂慮。太祖皇帝顯靈,為什麼就不提及吳三桂?
他懷疑,是不是天上的太祖皇帝真得能對人間一舉一動了如指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以後做事要改一改了,要不然不是鬧著玩的。
吳襄還在信中叮囑,千萬別鬧兵變。如今情況有點不對,鬧了未必會和以前一樣的結果。
他告訴吳三桂,當今皇帝一直在練兵,勇衛營和京營,都是皇帝親自在過問,任何人想插手裡面的事情,都是休想。
甚至有人在軍服供應上,想要撈點錢,事情發生第二天,西廠的人就上門了。很顯然,皇帝盯得非常緊。
另外,在天下局勢如此危急之下,當今皇帝不但收回了勇衛營,而且還對江南的急報敷衍了之,並不派兵去江南。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的行事方式,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如果還是把皇帝想成以前那樣去做事,很可能會招來意想不到的禍事。
能看出來,如今的崇禎皇帝是要一下練出十萬精兵,其他都已經不管不顧了。這麼強大的一支軍隊,威懾力非常大。
吳襄告訴吳三桂,之所以會認為勇衛營和京營將會是一支強軍,除了是以勇衛營為骨幹在訓練,更為重要的是,聽說兵仗局那邊有非常大的改進。全國各地的熟練匠人,被源源不斷地送入兵仗局。
聽說,白杆軍之所以能打一個大勝仗,是因為皇帝賜給白杆軍六千多副堅固的盔甲。當然,有沒有這麼多,一直是個疑問。
按照以前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今從種種跡象推斷,這個可能性是絕對存在的。
假設這種可能性存在,那麼給白杆軍就那麼多了,京營和勇衛營會缺麼?再想一下,如果勇衛營和京營都裝備了堅固的盔甲,那這支軍隊的戰力如何,作為帶兵之人,可想而知,
此外,運作吳三桂從寧遠調往山海關任總兵的事情,一直沒有個眉目。如果不掌握山海關的話,就算吳三桂想鬧,分量也還是不夠。
萬一引得皇帝震怒,派勇衛營去了山海關的話,吳家的根本就沒有了。
在書信的最後,吳襄交代吳三桂,千萬不要鬧事,考慮到朝中的情況,看看能不能立個功勞,報到京師來探探皇帝的口風,看對吳家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寫完了這份書信,吳襄派親信立刻送出。而後,也是嘆了口氣。
吳祖兩家聯姻之後,掌控了關寧軍,在朝廷和建虜之間如魚得水,很是舒服了一陣。
但是,如今的日子卻是越來越難過了。夾在中間走鋼絲的事情,真得是越來越難了。
建虜那邊,不滿足現狀,竟然發起了松錦之戰,把錦州的祖大壽所部給端掉了。
如今,連朝廷這邊都出了么蛾子,讓他怎麼都看不懂,這日子不好過啊啊!
這麼想著,吳襄不由得有點期待,如果建虜和朝廷再狠狠地幹一架,兩虎相爭之下,兩敗俱傷的話,關寧軍的作用才會再次體現出來,說不定就能回到以前的日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