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鹽商要是隻賣官鹽的話,根本不可能那麼富。

至於逾制的問題,在這個年代,幾乎所有人都逾制,更不用說有錢人了。

蓄奴這個問題,朝廷是有法制約束的,但是,幾乎就和逾制一樣,同樣是一張廢紙,幾乎沒有人在意。不過蓄奴養為私兵,卻基本不大可能,也就是家奴用來擺場面,使喚用,而非造反。

就這些罪名,平時所有人都不在意,因為大家都這麼幹。可如今,要是較真的話,那些大鹽商判為謀逆,誅九族都是可以的。

王德化老奸巨猾,直接就用了這些罪名上奏,也是有原因的。朝廷上要查,一查一個準。

賀逢聖等人,收到江南奏報之後,只是那麼一看,便大概知道是什麼原因了。那王德化肯定是奉了皇帝的旨意,才會這麼幹的。

要不然,王德化這個東廠提督,可從來沒有去過江南的。突然跑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這個事情不能擺到明面上來說,是大鹽商的錢多,來殺豬了。

畢竟崇禎皇帝之前各種抄家,包括文官武將、晉商這些,再加鹽商,也不奇怪啊!

但是,你又沒法提出這個說法,皇帝肯定不會承認的。

此時,他們面對崇禎皇帝的話,無言以對。

但是他們又知道,這麼做絕對是有問題的。只是一時之間,他們想不好,該怎麼和皇帝說。

崇禎皇帝卻不管他們,拿著內侍轉上來的兩份奏章,看也不看,就丟了下去,同時喝道:“西廠這邊,查下這兩人是否和鹽商有勾結,如此試圖汙衊王大伴到底是何居心?”

王承恩一聽,立刻上前,撿起兩份奏章道:“奴婢遵旨,這就派人前往揚州!”

“……”內閣並六部尚書見此,不由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誰也不敢說話了。

皇帝這意思很明白的,誰為大鹽商說話,那就是和大鹽商有勾結,這帽子可不小的!

崇禎皇帝掃視他們一眼,也不點名說話,只是自個說道:“朕打算把這次揚州所得都用來購買北方所需物資,卿等想想,有什麼需要的,儘管提出來!”

一聽這話,眾人不由得一喜,這個錢,不是皇帝獨吞,自個花銷,那沒事了。

誰也沒有想著去替鹽商出頭,立刻一個個把手中急缺的東西開始上報。

他們挨個說完之後,崇禎皇帝主持,再按照他認為的重要性來進行排序。

第一,糧草,這個最重要。沒有糧食的話,什麼都不用談了。除了日常之外,還要保證軍糧的供應,饑荒的賑災等等,總之,糧食絕對不能少。

第二,棉花。眼看著半年已經過去,接下來天氣會冷下來,需要做棉衣禦寒,這也是北方的剛需。

而崇禎皇帝最介意的,自然是勇衛營和京營,他們的冬裝也要準備。

第三,鋼鐵,不是鐵礦石。從南方運鐵礦石不划算,先初步冶煉成鋼鐵過來才好。

崇禎皇帝倒也沒有想著去南方建新式鋼鐵廠,因為他沒法掌控那邊。至少要在他真正能控制的地盤,才能放心去修建新式鋼鐵廠。

第四,還是糧食的一種,就是番薯。南方的番薯產量大,北方都還沒推廣,還需要大量往北方這邊運才可以。

由朝廷在那邊大量購買番薯,會極大地刺激農民去種植番薯,進一步提高南方產量的同時,也加快番薯在北方的佈局。

至於其他採購,就排在後面了。

不過兩千多萬兩啊,外加那十大鹽商的商鋪田產等等,就這購買力,啥東西都能買,排名先後其實並沒有多大關係,反正錢用不完,而且估計可以買很多年了。

銀子都留在南方,最終獲益的,自然是南方的那些人。

有了清單,崇禎皇帝都不帶休息的,立刻又和這些臣子商量,該如何採購!

在群臣說話之前,他先根據劉偉超給他介紹的那些採購手段,先說了一遍,然後交給底下這些臣子去商量。

不過這裡遇到了一點問題,就是文華殿內的這些大臣,基本上都不精通商道。說出的建議,崇禎皇帝都能反駁,甚至問倒他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