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國公和侯爵之間的差距,那是非常大的。

就整個大明朝,國公一共封了也就五個人(前文有誤,漏了雲南那位),而侯爵卻是足足有二十二個之多。

後面的侯爵和伯爵被他們兩人這麼一掃視,頓時就不敢說話了,場面頓時就安靜了下來。

徐允禎看了下不遠處的宮女內侍,雖然他們都是低眉順眼的,但指不定就是皇帝的耳目。

這宮內啊,已經是今非昔比,不像以前那樣好說話的。

這麼想著,他便冷冷地說道:“我們世受國恩,如今皇上已經表明態度,自當出錢出力,何以退縮之?”

說完之後,他便轉身揚長而去。

張世澤沒有說話,就在徐允禎後面走了。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傻眼。

不過很快,就有人回過神來:出錢出力,怕是應對之策就在這四個字裡面。

這麼想著,他們便紛紛回去琢磨了。

至於商量去那處總督巡撫帳下效力,那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很快,武英殿內的事情,就在官場上傳開了。

隔一日,就有文官,不止是御史言官,紛紛就給崇禎皇帝上奏了。

司禮監把這些奏章分類,送到了崇禎皇帝的面前。

崇禎皇帝先看奏章份數最多的,只是開啟翻了幾本,他就皺了眉頭,一頭的火。

這些奏章都是一個腔調,說這些武勳不宜領兵,原因要麼說他們門生故舊很多,一旦真正掌握軍權,恐怕尾大不掉,為防萬一,就不能給他們領兵的機會。

要麼說這些武勳已經是恩賜之頂峰,如果他們一旦立下軍功,那朝廷何以賞賜,已經封無可封,如之奈何?

崇禎皇帝翻看了幾本之後,就直接把這些奏章給推下了御桌,嚇得邊上的內侍都是噤若寒蟬。

他們已經好久沒有看到皇帝會如此發火了!

隨後,崇禎皇帝又去看其他分類的奏章。

他發現,倒也有據實說話的。說這些武勳安樂了幾百年,養尊處優慣了,如果讓他們去領兵,只會讓局勢更壞!結論麼,也是不宜領兵。

另外還有一類奏章,很少,但是他們的觀點是:這些武勳就和藩王一樣世襲。在太祖洪武年間,他們是可以領軍權,為大明鎮守一方。

但是,自從成祖永樂年間之後,藩王兵權被收,只能待在封地,不能過問政事。武勳這邊,其實道理差不多。如果皇帝破例,要讓武勳領兵的,那藩王怎麼辦?如果他們也說要為國效力,願意為國出戰,那皇帝是允許還是不允許?

至今在鳳陽那邊,還圈禁著唐王,當初的理由不就是他沒有得到皇帝允許,就私自募兵勤王麼!

真要說起來,人家勤王,這是國家危難之際的奮勇之舉,不是應該表彰,為何卻圈禁了他?

如果武勳重新掌握軍權,領兵出征的話,那原唐王是不是就應該無罪,反而要表彰?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了麼?

大概看完了這些奏章,崇禎皇帝緊皺著眉頭,有點傷腦筋了。感覺治理武勳這個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邊上一直沒有說話的王承恩,看到崇禎皇帝如此,便示意身邊的內侍趕緊去收拾那些奏章,而他自己,則靠近崇禎皇帝,低聲奏道:“萬歲爺,據西廠的訊息,那些勳貴們散朝之後,有不少人和文官有偷偷聯絡。奴婢以為,這些奏章裡面的事情,怕是有那些勳貴們自己的意思在裡面!”

“哦!”崇禎皇帝聽了,不由得有點意外。隨後,他又有點惱火,不由得恨聲說道:“他們這是還要結黨營私,真不把朕放在眼裡麼?”

就在上個月,他還大動干戈,嚴查貪腐,甚至都到了各衙門的官吏不敢上衙的地步。可是,如今才過去一個月左右而已,就又開始不安份起來了!

王承恩聽了他的話,稍微有點猶豫,不過最終還是說道:“萬歲爺,奴婢這邊沒有證據,可以查到他們有收錢之類。至於結黨之說,怕他們也不會服氣!此事,不宜像上次一樣!”

上次的時候,貪汙受賄,買官賣官,那都是明著來的。崇禎皇帝那麼幹,別人也沒法說什麼。

可這一次,至少表面上,你找不到他們的錯處,如果還要像上次那樣的話,就有點站不住腳。

崇禎皇帝聽了王承恩這話,心中也明白這個道理,只能是生悶氣。

王承恩一見,就知道皇帝這是要聯絡仙人了。

於是,他不敢怠慢,便帶著宮女內侍先退下了。同時,他心中有點好奇,對於這次的事情,仙人會有什麼辦法,能修理那些武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