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所在,黃河以北的衛輝府府治所在,是為汲縣。

可以說,汲縣是周圍最大的城池,藩王潞王便是分封在此地。

第一代潞王是萬曆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不過此時已死。現任潞王是他的第三子朱常淓,已經三十四歲。

不用說,有萬曆皇帝親弟弟分封在這裡的,這衛輝府必然也是個好地方。就連崇禎皇帝當初都說過,衛輝府南通十省,北拱神京。

另外,後世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因為叛徒出賣被滿清活捉,押往京師北上的時候,也是經過衛輝府,收到滿清旨意就地凌遲,死後的墓地就是在衛輝。

不說別的,就說當下,汲縣外面,全是成群結隊的百姓,從南邊過來,往城裡擁去。

驚慌失措之下,大人的喊聲,小孩的哭聲,鬧成了一片。

一隊隊的兵丁在大聲吆喝著,罵著這些百姓動作快一點。

而在城頭上,一群官員正在那看著城外情況,一個個顯得憂心忡忡。

只見一名將領打扮的,對為首那人說道:“黃大人,末將擔心,流賊必定尾隨而來,萬一衛輝不保,潞王殿下有失的話,你我都全都難逃一死啊!”

聽到他的話,其他官員也都紛紛附和了起來。

“是啊,是啊,大人,這些還都是老弱,城裡容不下那麼多人的啊!”

“大人,不能再放進來了啊,要不然,萬一流賊放棄了開封,轉而攻打我衛輝可怎麼辦為好?”

“大人,潞王殿下那邊也派人來問了,說黃大人放這麼多老弱進城,安得什麼居心?”

“……”

那為首的官員,臉色很是難看,聽著他們在說話,突然轉身看向他們,厲聲喝道:“之前接受糧食的時候,怎麼就沒見你們有推脫之意?”

說到這裡,他用手一指城外正在進城的百姓說道:“那些糧食,皇上旨意上可是明確了的,就是給他們準備的。如今收了糧食,卻要拒人以城外,讓流賊抓著他們去威脅開封麼?”

“聖旨上可是交代了,要是誰人不配合,本官的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這為首官員向京師方向一拱手說了一句,然後又狠聲說道,“本官從一開始就調來衛輝,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他們而來的,你們說如何能把他們拒之門外?”

說到這裡,他又冷笑一聲說道:“潞王殿下那邊,你們就不要操心。要麼他最好是學周王,和全城百姓同舟共濟,要麼,洛陽的福王就是他的下場!”

之前的時候,潞王已經提出過想出城去他處,直接就被他以沒有這種先例,除非有聖旨為藉口給拒絕了。

他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膽子,是因為他就是開封的推官黃澍,參與過前兩次開封之戰。這次孫傳庭到達開封之後,就給他傳旨,讓他帶著開封老弱北渡黃河,並任衛輝府知府,還賜有尚方寶劍。

不得不說,崇禎皇帝為了這開封之戰,真得是絞盡腦汁了。

本來的話,開封的十萬老弱,原本是分配在延津、衛輝兩府。但是,如果發現流賊有北渡黃河跡象的話,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麼目的,延津那邊的開封老弱就要轉移到衛輝府這邊。

這不,前不久的時候,延津那邊就說流賊有北渡黃河的跡象,就把開封老弱都遣到衛輝這邊來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計策,其實也是因為衛輝這邊,還有一隻羊在,必要時候,可以擼羊毛。

福王、周王,就是兩種情況的代表,崇禎皇帝覺得,潞王應該能看得清楚,到底學誰會比較好一些。有潞王府的財力支援,黃澍又有兩次開封之戰的經驗,守住衛輝應該不是問題。

此時,衛輝府的這些官員聽到他的話,頓時一個個都不敢出頭了。

除非是他們想降賊,否則敢不聽黃澍的話,在這種危急時候,那尚方寶劍真不是擺設!

另外,他們自己其實也知道,就算他們想降賊,那也沒有門路。那些流賊鬧到現在,他們都已經清楚套路了。有個什麼追贓助餉的名目,像他們這樣當官的,那在流賊眼裡是肥羊,必殺的!

投降流賊,那和找死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