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衡的解釋,也確實符合眼下的戰況。

流賊打了這麼久,損兵折將那麼多,就短時來看,他們也沒有打下開封的可能。所以會出現城外的情況,似乎也不足為奇。

不過孫傳庭聽了,也只是點點頭說道:“本官知道了!”

他確實沒有多少高興之處,因為崇禎皇帝之前和他說過,就算沒有他參加這開封之戰,沒有他的那些準備,開封城也是守到了九月份。

如今有他參與守城,開封絕對是更能堅持,流賊打不下開封,自然也不會有什麼特別驚喜了。

也就高名衡不知道這些,所以才會那麼高興!

此時,他見孫傳庭的反應,倒也沒有不高興,反而覺得一切都在孫傳庭的意料之內,對孫傳庭更是佩服。

不過這不妨礙他把這個訊息告訴別人,比如一直擔心著的周王等人,於是,開封城內計程車氣,便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而在開封城外,李自成等人自然是非常關心城頭上的動靜。一直盯著,他們採用的怠慢策略,有沒有引起城頭上守軍的關注。

只是到了第三天,果然見到了效果。頓時,那些知道計策的流賊頭目,一個個都是歡喜不已,趕著給李自成報告情況。

“大將軍,城頭上的守軍果然上當了,一個個開心地像撿到錢一樣!”

“大將軍,我們的計策奏效了,城頭上的守軍以為他們能贏,就和打了雞血一般!”

“……”

聽到這些訊息,李自成也親自去偷偷觀察了城頭上的情況,確認無誤,確實如同收下稟告的那樣,頓時,他心中就稍微鬆了口氣。

說實在的,開封這塊硬骨頭如此難啃,真是有點出乎他的意料。哪怕前兩次他也是鎩羽而歸,可這一次,是聯合了羅汝才那邊的人馬,號稱五十萬過來打的。

這一次,他是有底氣的,不怕朝廷的援軍。而所謂孤城堅守,外無援軍,則必定會淪陷。

因此,李自成這一次來,對於開封是勢在必得的。

可是,孫傳庭的坐鎮,使得開封之戰變得更為艱辛,是超出他的意料的。

打了這麼多天,他其實已經有點無可奈何了。好在如今又有一計,存在打下開封的可能性。因此,他對這個計策,其實是寄予厚望的。

此時,誘敵出城的初步策略,看著是成功的。這讓李自成對於打下開封城的期待,就更多了一分。

於是,在再次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李自成便給手下強調道:“誘敵出城,務必要像,必須做到足夠好,能讓開封城裡派兵。派出的兵力越多,那麼回頭打下開封也就越容易!”

這個道理,其實不用他說,他的手下都是明白的。

為此,紛紛查漏補缺,完善這條計策。

為了防止被孫傳庭看破,假戲要真做,那些攻城軍隊不能事先得到訊息,如此才不會在演戲之時露餡。

這麼一來,攻城軍隊在不知底細的情況下受到朝廷援軍的進攻,必然會驚慌失措,死傷絕對不會少。

可為了引誘孫傳庭上當,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這點傷亡也是值得的。

當然了,這些被定為傷亡的部分,肯定不是李自成的嫡系,也不會是羅汝才的嫡系。

為了進一步讓孫傳庭上當,李自成等人還商量了,當朝廷官軍出現的時候,大營這邊還必須慌忙湊出一支軍隊前去攔截。

只是很可惜,“勇衛營”太過勇猛,抵擋不住。這是其一。

其二,還要營造一種場景,就是城外朝廷援軍衝殺後,力有未逮,大營這邊,正在緊急集結,準備抵抗。

如果開封城裡不趁機出城配合衝殺的話,很可能會讓大營這邊緩過氣來。這麼一來,朝廷援軍不但可能無法打敗義軍,還可能被義軍給圍困消滅。

左右戰局,勝敗與否,關鍵就看開封城裡的朝廷軍隊是否能出兵,完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之舉。

如此種種的細節,流賊大營內,那是你一言我一語,補充地相當完備。

一切計定,李自成便豪氣頓生,指著開封城方向,大聲喝道:“我就不信了,他孫傳庭在這種情況下,不會抓住戰機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