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心存感激(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他們卻是忘記了,正是因為他們數典忘祖,資助建虜壯大,以至於關內、關外不知道有多少戶大明家庭慘遭滅門之禍!
要說報仇,他們才是最該被報仇的物件!
此時,他說完之後,滿懷希望地看著皇太極,希望看到皇太極大喜過望,崇政殿內的這些大清王公貴族,一個個興奮地喊著殺進關去。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這種情況並沒有出現。
奴酋皇太極只是臉上出現了高興之色,隨後這高興之色又很快隱去。
一見這情況,範永鬥就知道,他的請求可能難以實現,頓時就有點納悶了。按理來說,不應該啊!
他正在想著,就聽皇太極和藹地說道:“你們千里迢迢過來遼東,想必已是疲憊不堪,先且去休息吧!”
“陛下,明軍主力被滅,關內正慌著呢,正是入關的好時候啊!”靳良玉聽得有點失望,便又進言道。
皇太極聽了,臉色頓時有點陰沉起來,當即喝道:“來啊,送他們去休息!”
幾個黃馬褂聽到,便立刻上前。
範永鬥等人見了,有點心涼,不敢再說,只好退下了。
看著他們離去,皇太極忽然心中嘆了口氣。
想著松錦之戰下,明國朝廷肯定會慌亂,做出這些事情來,也確實是個入關的機會。
但是,大清這邊,也是有苦難言啊!
松錦之戰,表面上是大清大勝,滅掉了明軍主力,奪取了關外的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控制了整個錦寧地區的形勢。
可是,為什麼大清沒有趁機再奪取寧遠呢?
就是因為松錦之戰下,大清這邊也是傷亡慘重,已經無力再戰了。
松錦之戰,大清不但陣亡參領、佐領這種級別的軍官,還有宗室戰死,更讓清軍心驚肉跳的是,還有明軍士兵衝到了多爾袞附近,差點殺死多爾袞,虧了大清最勇的勞薩阻攔,多爾袞才免於被殺,但大清就少了勞薩這個正二品的武將。
松山之戰,梅勒額真翁阿岱戰死;錦州之戰中,面對祖大壽的步軍,八旗中的六旗不敢與之交鋒而敗退,虧了揚古利領本旗拼死抵抗才沒有出現敗局。
隨後,祖大壽的步兵再度出擊,試圖開啟缺口,多爾袞和豪格指揮的八旗軍共三個旗的騎兵畏戰逃跑,靠著護軍出擊才擋住明軍步兵,事後多爾袞和豪格隱瞞不報,被皇太極罰錢。
還有,鑲紅旗損失最慘,四個高階武將,都統1人,副都統2人,護軍統領1人,死了3個,只剩下葉臣一人。而他之所以沒死,是因為他其實是率部逃跑了。
另外,鑲白旗都統伊爾登也負傷多處。
諸如此類,可以說,大清國真得不是不想趁勝追擊,再打下寧遠,逼近山海關的,而是真得有心無力,沒法再打了。
虧了最後是打了勝仗,要不然在大清內部絕對會爆發內亂。
換句話說,大清打仗,是不能敗的。一旦戰敗,就有可能把隱藏著的矛盾公開化了。
想著這個,皇太極不由得又想起了另外一個煩心事情。
松錦之戰,圍城打了半年左右,把大清積攢起來的糧草,都消耗地差不多了。本來還指望著,今年的收成能好一些,結果沒想到,今年和往年一樣,基本上如果靠地裡的收穫,估計大清又要餓死很多人的。
為今之計,就只能再入關吃大戶。
可是,皇太極自己心中很清楚,京畿之地,或者說靠近北方長城一線,之前已經搶過幾次,再搶也搶不到多少糧食的。
想要獲得更多糧食,就只有兩種辦法。一是等明國的漕糧運到北方的時候再去搶;另外一種則是往明國南邊打,去沒有搶過的地方繼續搶。
不過明國內亂不止,誰知道南方什麼地方才真得有糧食?
而且大清這邊才休整了幾個月,如果可以話,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再休整一下,等天氣涼一些,也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一想到這,皇太極又頭疼了起來,沒有了這些晉商,以後大清不管是在軍需物資方面,還是關內訊息方面,都會變得極度匱乏你。甚至從關內搶來的金銀珠寶,也將沒有多大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