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方上,崇禎皇帝也確實是想要查的!

如今,反正到處都亂的,那就亂好了,至少朝廷大義的名份是佔著的。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冷冷地說道:“好,朕就依你所奏,這幾天便會責令都察院去辦!”

王德化一聽大喜,不但是因為皇帝同意了這個事情,更因為他說話,皇帝竟然也聽了。

於是,他心中更是大定,連忙擦著眼淚告辭。

不過說實話,王德化離開之前,也猶豫了一會。

因為他知道,此時他和崇禎皇帝的距離是最近的,他就很想問問,他到底做了什麼,惹得皇帝之前那麼厭煩他?

此時雖然兩人都沒說什麼,但其實已經開誠佈公了。要是這會兒問的話,是最有可能問出原因的。

然而,王德化又很怕自己這麼一問,又惹得皇帝發怒!到後來,連養老的可能都沒有了!

最終,王德化只能是心中嘆了口氣,想著“伴君如伴虎”的名言,沒敢問出口,憋著這個最大的疑惑退下了。

回到東廠之後,他立刻召集手下得力干將,對他們說道:“咱家這裡有一個發財的機會,你們要是幹好了,這輩子都不用撈錢了,你們幹不幹?”

一聽這話,他的手下都是欣喜,但是也有猶豫。

畢竟崇禎皇帝的反腐風暴,猶在眼前,而且除了他們東廠之外,還有錦衣衛和西廠,不是他們能隨意為之的時候了。

這麼想著,就有手下把顧慮說了出來:“廠公,賺錢的事情,誰都喜歡,可是,我們就怕錢沒拿到,這命都沒了!”

王德化豈會不知道他們的想法,當即便說道:“你們儘管放心,此乃奉旨辦事!”

他心中明白的很,要想遠離京師去查抄那些大鹽商,就必須要這些手下出大力,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辦成的,因此他要激起他們的積極性才行。

他的手下一聽是奉旨辦事,頓時一個個都是歡喜,紛紛表示沒問題。

於是,王德化便對他們說道:“好,如此你們便挑選精銳,隨咱家一起前往揚州,查抄那些大鹽商!”

一聽這話,他的得力手下頓時就愣了下。

他們如同王德化一樣,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大鹽商背後都有人。那些鹽商的錢,不好拿的!

看他們如此,王德化便冷笑一聲道:“那些鹽商背後的人,再大能大得過萬歲爺?就算出了事,也有咱家頂著,你們又怕什麼?”

聽到這話,他的手下都回過神來,一時之間紛紛欣喜。

沒錯,那些鹽商背後的人,再大能大得過皇帝?去宰那樣的肥豬,哪怕漏了一點點給他們,那就是天大的數目了!

這麼想著,他的手下便立刻踴躍起來,表示全聽廠公的。

於是,王德化便讓他們立刻點了精兵強將,隨他一起前往江南。

再說崇禎皇帝這邊,他對那些大鹽商的錢,是志在必得。雖然他不喜歡王德化,可王德化的那個建議,他也是在認真考慮的。

正在想著時,就聽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黃道周求見。

崇禎皇帝心道,來得正好,便立刻召見。

不一會,黃道周就到了文華殿,在見禮之後,便立刻表情無比嚴肅地奏道:“陛下,微臣聽聞陛下要設立什麼武備堂,還要親自出任祭酒,不知可有此事?”

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崇禎皇帝特意讓人散發出去的。武備堂雖然還沒有成立,但是風聲應該已經傳遍京師了。

對此,崇禎皇帝當然不會否認,當即點頭道:“確有此事!”

黃道周一聽,頓時嚴肅地立刻奏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武夫當道,便是禍患叢生,國之危也!”

崇禎皇帝一聽,便冷著臉問道:“卿的意思,如今是太平年間?”

“……”黃道周一聽,頓時就啞然了。

不過身為文官體系中的代表,他絕對不能坐視武官的地位一下拔高這麼多,便避而不答崇禎皇帝這個問題,而是說道:“陛下,進士出身,尚且不能直接成為天子門生,而武夫卻能如此,試問天下群臣,該如何處之?以後以文治武,可還能行之?武夫當道,絕非國家、社稷之福啊!”

換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文官原本是透過殿試,這樣算是天子門生,可這種事情,其實是文官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又不是真得是其老師!

而武將這邊,皇帝是祭酒,那武備堂裡面的武夫,是可以堂而皇之地認為,他們才是正宗的天子門生。

這樣的事情,文官不炸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