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引得整個文人集團不滿,那是處處都可以給武人小鞋穿,甚至都能拖累你打不了仗,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軍隊後勤,都是文人掌控,稍微用些手段,都能影響戰事的。

這麼想著,他們便有點遺憾,皇帝的這個提議,對武人來說,真得是太好了。但是,終歸還是不現實啊!

可誰知,崇禎皇帝聽了之後,卻是態度非常堅決地說道:“這個祭酒,還能由誰來擔任?以後大明高階武官,也都要在這武備堂學之。難不成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要成為誰的門生?公侯伯等爵位的也將是誰的門生?”

一聽這話,堵胤錫頓時傻眼。

如果真按照崇禎皇帝這麼計劃的話,還真沒人敢成為這樣的祭酒,要不然,天下文武都出自一門,是要造反麼?

換句話說,真按崇禎皇帝這樣計劃,那麼這個祭酒就只能是皇帝親自擔任,其他人誰都不行!

可是,如果這個武備堂不是這麼高階別呢?

堵胤錫正在想著這事,就聽到崇禎皇帝又接著說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可卿看看,又有多少世襲武勳可領兵打仗的?朕以為,非常有必要,設立這麼一座武備堂,讓大明武官重新提高自己,以免尸位素餐,養一群沒用的廢物!”

一聽這話,堵胤錫不由得暗暗吃驚。皇上這一招,是還暗指那些武勳!這怕不是隻為京營重整一事,而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

他不得不承認,崇禎皇帝說得這話很有道理。

不要說那些武勳的第一代多厲害,可如今大明朝的武勳,基本上都是紈絝之輩,又有那位能上戰場的?徒有虛名而已!

那些人,也該是整頓了!

而周遇吉等人聽了,卻是大喜。

皇帝這麼堅持,並且還說明了非皇帝當祭酒不可的理由,那就是說,這個事情基本就成了。並且這樣一來,那些文官也怪不到武將頭上,因為這是皇帝堅持的!

並且,皇帝說得對啊,皇帝說得妙啊!皇帝說得理由充足,誰反對?

於是,設立武備堂,皇帝當祭酒這個事情,至少堵胤錫是不反對了。

至於其他人,崇禎皇帝也不理他們,只要手中握著軍權,就算那些文官再能扯,還能翻了天去?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趁熱打鐵,直接和這幾個心腹臣子商議起武備堂該教什麼,這也是他為什麼把袁時中傳來的原因。

一如劉偉超所言,武備堂的教學內容要從實際出發,博採眾家之長,有正經的官軍之戰,也要吸收流賊的流動作戰優勢,還有根據後續裝備方法的改進。

為此,崇禎皇帝甚至都帶了堵胤錫、周遇吉和袁時中他們去了兵仗局,先去看了下庫房裡面堆得滿滿的新式盔甲,以及部分用精鋼打造出來的燧發槍。

就目前而言,護甲已經能流水化式產出,產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是,軍械方面,包括燧發槍和火炮的產出,現在還在等鏜床的大量應用以及蒸汽機的應用。只有在這個前提下,燧發槍和火炮的產量才能提高,質量也才能是最好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京畿之地的所有鐵礦石全部要求送到京師,軍器局的匠人,挑選技術好的,也都集中到京師,暫時都編入兵仗局內,擴大規模。

並在將來合適的時候,再以這些人為種子,增設擴產。

看著熱火朝天的兵仗局,看著堆滿了庫房的新式盔甲,還有見到精鋼為材料的燧發槍,試射之後,不管是啞火率,還是射程,又或者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不用說,火藥方面的改進等等。

如此種種,看得他們不要太興奮。讓他們有一種感覺,皇上這是春秋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訓練出一支精兵,再加上如此精良的裝備,一旦出戰,絕對是力壓敵人的。不要說普通流賊了,就是遼東的建虜,想要對抗這樣一支精銳,絕對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不過話說回來,囤積這麼多精良裝備,花費的錢財,估計也是天文數字吧?

難怪皇上之前抄了那麼多家,敢情這錢都花到這方面了!

他們自然不知道,這裡還有科技的進步,降低了極大的成本。要不然,就崇禎皇帝那些抄家得到的錢財,也不可能產出那麼多,並且質量還那麼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