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進士要是有意見的,就有意見好了。

事實上,這事兒他也不是沒幹過,之前信任有加的陳新甲,都當上了正二品的兵部尚書,那也是舉人而已!

此時,他看宋應星傻眼的樣子,便稍微提高了一些聲音,再問道:“宋卿,你可能辦好朕託付給卿的差事?”

宋應星聽到這話,頓時就回過神來,可隨即,面對崇禎皇帝的問話,他又有點猶豫了。

一般來說,其他人要是聽到這話,肯定二話不說,直接就答應了。

做官麼,怎麼做不是做!

可對宋應星來說,他卻不是這麼想的,而是覺得,恩賜越多,責任越大,他怕做不好,讓崇禎皇帝失望的話,就有負聖恩了!

他有這樣的想法,或許和他喜歡雜學,和那些正常官員比的話,類似是理科生,技術型官員的屬性有關了。

崇禎皇帝看他的樣子,不由得眉頭一皺,當即問道:“怎麼,你不願意?”

宋應星一聽,連忙據實回奏道:“草民只是粗通雜學,多是進京趕考途中記錄所見所聞。對於雜學一道,多是不知其所以然。也是如此,草民當初寫這《天工開物》,原意是想尋找志同道合之輩,共同探究其理。”

說到這裡,他誠懇地又奏道:“得蒙陛下賞識,草民就怕做不好,實在……實在是雜學太……”

宋應星越是瞭解各行各業的技術,就越是覺得,這裡面的學問高著。可是,這裡面的學問,又沒有先賢書可以參考,讓他感覺想要摸清裡面的道理,能夠知其所以然,實在是太艱難了。

他這個話的意思,雖然沒有說完整,崇禎皇帝卻是明白了。

因為崇禎皇帝透過劉偉超接觸科學,就有和宋應星相同的感受,這裡面的學問實在是太大了,真得不容易去搞懂!

更不用說,他這邊是劉偉超直接給他說原理什麼的,而宋應星那邊,他是不知道答案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此時,崇禎皇帝見宋應星的這個態度,反而是歡喜。

實事求是,不浮誇,這就是劉偉超所說,做技術的人才!

於是,他便微微一笑,打斷宋應星說話道:“朕這裡有遠比《天工開物》更精深的雜學學問,名曰科學。朕以為,卿學之更易明其理,而後造福大明。讓你當這個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許你有密奏之權,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奏於朕知。替朕招攬這方面的人才,共同把大明的科學發揚光大。並在將來合適的時候,加入科舉中。你可願意?”

宋應星聽得頓時張大了嘴巴,驚訝地無以加復!

之前他放棄科舉,專心自己喜歡的雜學時,當然有尋過這方面的資料。可最多是一個沈夢溪的《夢溪筆談》,從來沒聽說過,還有一個叫“科學”的。

而且皇帝都說,那是非常精深的雜學學問,明其理,是能造福大明的。

出乎他的意料之餘,宋應星立刻有了濃厚的興趣。

並且,崇禎皇帝還給他密奏之權,也就等於說,以後他是可以直接向皇帝負責,不用去看工部尚書、左右侍郎的臉色,這就等於給了他非常大的施展空間。

再一個,崇禎皇帝還讓他去招攬人才,也就是說,他舉薦的人才,都能成為他的手下,一起鑽研那個什麼“科學”。

這樣的日子,真得是他以前夢寐以求的!

不對,是他連做夢都不可能想到的事情。

既有官位,又有實權,還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

如此等等,讓回過神來之後的宋應星,立刻五體投地,向崇禎皇帝跪伏領旨,激動地淚流滿面。

崇禎皇帝看他這樣子,不由得高興地笑了,甚至都直接起身,親自下去扶起宋應星。

他知道,宋應星這麼激動,絕對不是因為官職,因為之前的時候,宋應星都擔心做不好而沒有一口答應。

如今激動成這樣,那是對於科學的激動。換句話說,自己把這個事情託付給他,肯定是託付對人了!

這麼想著,在扶起宋應星之後,他便笑著說道:“走,隨朕一起去兵仗局,先去開開眼界,順便見識下好東西!”

宋應星一聽,不由得非常期待。

真是沒想到,以前沒錢想找奇巧東西來考證而不能,如今卻能隨皇帝去看奇巧東西了!

那麼,會是什麼奇巧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