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也不是全部原因,因為建虜要劫掠的話,還有一個朝鮮可以選擇的。為什麼不去劫掠朝鮮,偏偏要入關?

要知道,對於建虜來說,大明可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兵力也是很多。關寧軍還掌控著錦州一帶,萬一趁著建虜主力外出,關寧軍攻打他的老巢怎麼辦?

建虜對於攻城一向不擅長,他就鐵定能攻下關內城池?

種種問題顯示,建虜絕對是瞭解關內虛實,才會做出那等決定。

而不是那奴酋英明神武,會算到他入關必勝!

當然了,就算知道關內虛實,要做出這種非常冒險的舉動,也還是要有一點魄力的。

此時,孫傳庭聽到這個結論,有點吃驚,但也不吃驚了。

以前沒想過這方面,可真要細想,這事情絕對蹊蹺!

而崇禎皇帝又接著說道:“此後的建虜入關,似乎完全無懼我大明九邊重鎮。崇禎七年建虜入寇宣府、大同這些重鎮,完全不怕和朝廷軍隊消耗,怕也是如此。知道大同總兵曹文詔等人,正領兵剿賊,軍事重鎮其實兵力空虛!因為建虜這入寇,在河南包圍流賊的曹文詔被迫領兵趕回大同,以致被圍流賊趁機突圍。”

隨後,曹文詔因失地,論罪充軍邊衛。是山西巡撫吳甡保薦,乃覆命為援剿總兵官,立功自贖。

這一點,劉偉超的資料中有說,不過崇禎皇帝沒有和孫傳庭提這個。

“此後幾次建虜入關,皆是在剿賊關鍵時候。”崇禎皇帝已經說得滿面怒容了,“為何剿賊屢次未盡全功,就是建虜在東線屢次入關,迫使朕不得不調兵回援!”

孫傳庭聽了,立刻點頭。

之前他和洪承疇一起,打得闖王李自成只剩十八騎逃入深山,當時在他們兩人,還有盧象升的圍剿之下,全國剿賊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建虜再次大規模入侵關內,威脅京師。迫使他們全部兵力都不得不響應勤王詔書。

結果盧象升死,而他孫傳庭也被下獄。等再出獄之時,流賊已經勢大!

這麼想著,孫傳庭也是非常生氣,便問崇禎皇帝道:“陛下可是知道何人通風報信了?”

他有點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麼人會和建虜通風報信,又能有什麼好處?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怒聲厲喝道:“無商不奸,無奸不商,一群該死的東西,為了一點錢財,不知道多少人喪命,真是該死之極!”

他的腦海中,出現了劉偉超在資料中給他說得“商人無國界”的那句話!

孫傳庭一聽,頓時有點意外,便帶著一點質疑問道:“陛下,只是那些商人的話,何以如此知曉這些事情?”

崇禎皇帝一聽,恨聲說道:“他們有錢,而朝堂上的官員哪個不貪錢?”

“……”孫傳庭一聽這話,便不說話了。

他不是傻子,皇帝都說得這麼直白了,他那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想明白了這點,他立刻便奏道:“陛下,須得立刻斬斷建虜耳目,以防建虜再次輕易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