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今在崇禎皇帝的注視下,他不敢東想西想,連忙回奏道:“諸位內閣輔臣不是身體不適,就是年老體弱,因此都提交了辭呈!”

“嗯?”崇禎皇帝一聽,頓時眉頭緊皺了起來。

大明的制度,全國各地的奏章是先到通政司,然後再送到內閣,由內閣輔臣對奏章上的事情用一張紙條寫上處置意見。然後這些處理過的奏章會轉交到司禮監。

一般來說,司禮監秉筆太監會對內閣輔臣的處置意見進行審批,也就是同意不同意。

如果同意的話,就送到皇帝這邊過目並用印,就走完了處理奏章的流程。

如果司禮監不認同內閣輔臣的處置意見,就會打回到內閣那邊,要麼重新寫上新的處置意見,再走同樣的流程;要麼內閣輔臣堅持己見,奏章就會被送到皇帝這邊,由皇帝親自決定。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皇帝偷懶,比如說天啟皇帝;那麼用印的這個流程,就會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執行。就相當於最後的決定權在司禮監掌印太監手中。而這,也是之前魏忠賢能權傾朝野的原因之一。

在這崇禎朝,崇禎皇帝非常勤政,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就小多了,因為崇禎皇帝對於每個奏章都會親自過目。

就這麼一個奏章的處理流程中,內閣輔臣的作用就非常大,對於輔臣的能力要求也就非常高。

哪怕司禮監秉筆太監罷工,那皇帝也不用增加多少工作量。可內閣輔臣罷工的話,那就完全不同,等於奏章的處理流程就會癱瘓。

此時,崇禎皇帝一聽王德化的話,知道事情輕重,便立刻問道:“周卿呢,他幹什麼吃的?”

內閣出現問題,他在第一時間的反應,自然是要追究內閣首輔了。

內閣首輔主導內閣,除了遇到難事要牽頭組織討論並做出處置之外,對於閣員的工作安排也是其職責。

內閣出現問題,首輔就肯定有責任。

崇禎皇帝正忙著,心中當然就煩:這個首輔是怎麼當的,怎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不過等他說完之後,才立刻回過神來。如今的內閣,已經沒有首輔。那個曾經讓他非常信任重視的周延儒,已經被他給拿下了。

一想到這,崇禎皇帝就感覺有點噁心,便立刻追問道:“一個閣臣都沒有了?”

“就只有賀逢聖賀大人還在。”王德化連忙回奏道,“這些奏章,全都是他處理的!他已經給奴婢抱怨了幾回,說忙不過來。”

崇禎皇帝聽了,便想也不想地說道:“他做得很好,以後他便是內閣首輔,先頂著吧,朕忙著呢,有事情回頭再說!”

他算是看清了,就算按照以前那樣勤政,每天兢兢業業的及時處理奏章,國事卻依舊糜爛,局勢也一天比一天差!

還不如先把鋼鐵冶煉、水力鍛錘等等搞出來,從強軍的第一步開始做起!

因此,吩咐完之後,他就急著把這些事情辦了,便轉身就走了。

王德化看著這一幕,頓時目瞪口呆。

看著崇禎皇帝的背影,他感覺是那麼的陌生!

過了好長一會時間之後,忽然聽到身後傳來動靜,轉頭一看,卻是一名內侍捧不住那一大堆奏章,掉地上了。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已在殿門外等候了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