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他又忙說道:“救災如救火,朕這就去安排這事了!”

“嗯,去吧!”劉偉超聽了,連忙點頭答應道。

於是,崇禎皇帝便想掛掉通訊了,不過他想起什麼,便又對劉偉超說道:“你真是太聰明瞭,好像什麼都懂。朕估計,就是諸葛孔明,也沒有你這樣博學的!”

“……”劉偉超一聽有點啞然,這崇禎皇帝拍馬屁,是越來越直接了啊!

嗯,皇帝的馬屁,好像也很受用!

這麼想著,劉偉超也開心,便一本正經地說道:“我這個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懂得多些也不奇怪的。更何況,我確實是比較聰明的!”

說到這裡,露齒而笑!

這話,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古代先是受限於印刷技術,竹簡紙張等成本,知識的傳播就受到限制。

為什麼孔子的地位會那麼高?

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孔子是第一個廣泛招收普通人當學生的老師!

春秋之前,知識的傳承,都是當官的給下一任當官的;從春秋開始,或者說從孔子開始,局勢的變化,一些貴族的沒落,使得他們開始招收普通學生來養家餬口,從而讓知識開始了外流。

孔子,就是最大的代表,學生最多!

再後來,知識基本上是門閥壟斷,真正的寒門,根本就不可能接觸到書籍,學不到知識。

隨著印刷術和紙張技術的更新換代,知識的傳播才變得更普遍起來,特別是唐朝開始,實現科舉制度,更是給了普通人機會。

這裡,不得不提下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就有不小的功勞。

再到後來,知識的傳播,隨著技術的革新變得更普遍,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幾乎後世的人,懂得的學識,絕對一個個都是諸葛孔明一樣的人物,區別只是會不會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而已。

想著這些,劉偉超便轉動手機,給崇禎皇帝看了下他身後的這棟建築道:“看到沒有,這座樓的二三四層全都是各種各樣的書,比起你們那個時代任何藏書都要多吧!而這種圖書館,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任何人想看書都可以,只需要交很少一部分錢,或者不用錢。”

崇禎皇帝一見,不由得驚訝道:“這比朕大內皇宮裡面的藏書都要多吧?真得是什麼書都有?”

聽到這話,劉偉超點點頭,正要說什麼時,忽然想起什麼,便搖頭說道:“當然不是,至少建虜統治的時候,就把你那個時候很多書籍都毀掉了,所以不要說這個圖書館,全天下的圖書館,估計都沒有。真是有點可惜!”

一說到這裡,他的腦海中,又是靈光一閃,頓時,一個主意冒了出來,讓他當即有點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