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針對你那個時候國庫空虛的無奈,沒有想著說加徵三餉,而是提出了因糧之策。凡是繳納賦稅在五兩以下的農戶,並不加徵賦稅;而對納稅五兩以上的富戶,則按照財產的多寡,進行不同程度加徵糧稅。”

“你說,盧象升收稅損害了誰的利益?最終他會落得這樣下場其實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如果你是明察秋毫的皇帝,說不定還能保著盧象升。可惜你不是!”

聽到這句話時,崇禎皇帝不由得有點黯然:確實不是明察秋毫的皇帝啊!

想到這,他忽然又想起劉偉超曾經給他提過的皇帝代表誰的利益的話,似乎從這個角度去想的話,好像就能明白盧象升做得是對的,就應該要保他才好了!

心中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又點了劉偉超接下來的話,繼續聽了下去。

“後世還有一句話,孫傳庭死,則明亡也!說得就是孫傳庭是你的最後擎天柱,戰死之後,其實大明就註定要滅亡了。”

“孫傳庭也曾被你關進大牢幾年,浪費了多少剿賊時光,讓流賊有了發展壯大的機會。我跟你說,孫傳庭為什麼會落得這樣下場,其實和盧象升是差不多的原因!”

“孫傳庭為了解決錢糧問題,他做得是清屯充餉。以祖制名義收回所有被地主豪強侵佔的軍田,自然也就得罪了所有侵佔軍田的那些豪強。被人群起而攻之,你不能高屋建瓴,認識到所有事情的根源是什麼,三人成虎之下,哪怕是沒有一點錯的聖人,都會被你治罪的!”

“這些話,我沒有和你影片說,而是改為語音,就是想讓你能多思考一下,看看我說得這個對不對?對於你以後識人方面,或許會有幫助!”

“我們是兩個位面的人,沒有利益關係,我說這些,是為了你好,或許你聽了會有點刺耳,不過真得希望你能多想想!”

“好了,洗洗睡了,晚安!”

崇禎皇帝聽完了全部,沉默了。

盧象升的因糧之策,是在朝堂上引發過爭議的,最後因為要公平,就變成了均糧,也就是所有人都平均交錢。

至於孫傳庭的清屯充餉,崇禎皇帝在之前就壓根沒聽說過。

因為孫傳庭做得這個事情,是在陝西做的。並且這是舉著祖制大旗,別人是沒法反對這個事情的。因此,那些利益受損的人便針對孫傳庭的性格特點來攻擊陷害。

在崇禎皇帝這邊看來,那些人彈劾孫傳庭,確實是有其事,那麼他下旨治罪也沒錯了!

可是,有很多事情真得不是表面這樣的,加上黑能說成白,白能說成黑的嘴皮和文采,崇禎皇帝就事論事來處置的話,能分清忠奸就怪了!

此時的崇禎皇帝,默默地想著這些事情,大概體會到了劉偉超說這些話的意思,在嘆了口氣之後,他又重新聽了一遍,然後又一遍……

不得不說,劉偉超給崇禎皇帝建議,因為他這特殊的身份,天然就有說服力,也讓崇禎皇帝隱約掌握了一些以後如何識人的方法。

這一夜,崇禎皇帝又是很晚才睡覺。

第二天早上,天才矇矇亮的時候,他又準時醒了過來。

第一件事,崇禎皇帝便吩咐筆墨伺候,親筆寫了一道聖旨。

然而,才準備上朝,迎接今天即將開始的捐錢一事。

宮門開啟,文武百官按序入紫禁城。

另外一邊,王承恩也聽到了宮外手下的稟告,趕在崇禎皇帝上朝之前,匆匆趕到,稟告剛收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