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神祇風潮波及到普陀島的時候,洪荒之上,一些神祇,不滿足自己世界中信徒提供的願力數量,把目光放在了偌大的洪荒之上。

一座座神廟,悄然建立,很快遍佈洪荒。各式各樣的神祇,粉末登場,將洪荒攪得混亂無比。

甚至,就連地府下屬的土地公,都開始互相爭奪信仰,當這股風潮愈演愈烈的時候,衝突爆發。

在洪荒這種偉力歸於自身的世界,眾生對於實力的追求,實際上是有點病態的。

無數的衝突跟摩擦之下,洪荒開始遍佈新的劫氣。

於此同時,南部儋州,有兩個神祇脫穎而出,一個號稱水神,自稱共工,一個號稱火神,自稱祝融。當然,雙方肯定不是祖巫。

由於神名的原因,二人身上牽扯著大因果,因為這因果,二人快速崛起。可也因為這因果,二人幾乎不可能落得好下場。

火神跟水神的信徒,圍繞著偌大的南部儋州衝突不斷,將南部儋州搞得亂七八糟,很多地方,因為雙方的衝突,洪水氾濫,當然,也有的地方,被火神燒成沙漠,化為白地。

堯作為這一屆的共主,一邊派人收拾兩個神祇,一邊派人治理大地上的災難。

可在災難中,所有人的信仰反而更加堅定,這將火神跟水神推向了更高的實力。短短几十年,火神跟水神,便走到了神祇的盡頭,來到了大羅金仙圓滿。

哪怕是堯帝,也有些弄不過二人。

神祇如今的盡頭是大羅金仙,聖人知道,準聖級別的大修士知道,可水火而神不知道啊,他們還以為不能突破是因為信仰不夠。於是,為了爭奪南部儋州的信仰,打的不可開交。

當然,南部儋州的衝突,只能算是洪荒的一角,不管是四海還是八荒,此時的洪荒,到處都是神祇的天下,他們互相攻伐,殺戮不斷。

也正因如此,人族的共主,已經不能順利的掌握整個洪荒的人族,大大小小的部落,信仰各式各樣的神祇,雖然名義上,還在聽從共主的調遣,可實際上,早已成了獨立的國度。

面對這一切,堯帝焦頭爛額。

可他的實力,也就是大羅金仙,面對無數的神祇,他只覺得自己心力近乎耗盡,無可奈何。

所以,堯帝只能努力維持好南部儋州的統治。

並且,派出大禹的父親,去各地治水。

大禹的父親,手持息壤,到處堵搶眼,那裡氾濫堵哪裡。表面上,好像治理了水患,可卻為南部儋州埋下了更大的災難。

雖然神邸眾多,實力強大。可共主也不是吃素的,經過幾個共主的積攢,底蘊深厚,實力強大。也許搞不定整個洪荒,可一個南部儋州,還是能夠拿捏的。水火二神實力強大,可別的小神祇,卻在共主浩浩蕩蕩的大勢中,慢慢的低下了頭。

隨著堯帝的動作,很多小神祇紛紛劃分了自己的信仰範圍,安定了下來。但是,水火二人的衝突,卻越演越烈。

最後,二位神祇甚至冒出了不能有的念頭,那就是爭奪共主之位,屆時,共主跟神祇融為一體,試圖衝突大羅金仙的桎梏。

也許是輪迴使然,水神跟火神圍繞著通天建木,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戰爭悄然抽空了二人的元氣。

可二人卻被劫氣浸染,矇蔽了神識,毫無察覺。終於,隨著建木的倒下,天界跟洪荒的連線通道,轟然倒下。至此,人族共主,再也不能透過建木影響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