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氣很神奇。

這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儒教這個光陣的擁有者,烏燃當然很清楚這一點。

他雖然無法擁有才氣,但卻擁有剝奪任何人才氣的能力。

這也是烏燃能放心魚老和李斯去盡情發揮出才氣的作用的原因。

即便未來,才氣的力量大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他也是有鉗制的辦法的。

而另外一方面,才氣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這種力量其實說明白了也是信仰的一種,不過這種信仰不叫特殊,只在一個特殊的群體之中存在,而且這種信仰也不是信仰某一個人,而是一種道,這就是儒道。

不同於別的信仰,有真正的神靈存在,儒教的信徒信仰的是儒道本身。

在前世,或者說儒道原本存在的那個時空中,儒道被讀書人定義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儒道的總綱,任何修習儒道並且從儒道獲得力量的人,都無法違背這個總綱。

這也是儒道強者被稱為聖人的原因所在。

因為只有真正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才會被稱為聖人,才能獲得才氣支援,如果心口不一,是無法獲得才氣的。

可以說每一個獲得才氣的人都是純粹的人,都是有著自身操守的人。

這是烏燃最看中的一點。

對於官員們來說,任何的監督都存在漏洞,只有自己監督自己,才最保險。

之前的鎮國光陣雖然也有監督官員的作用,但畢竟鎮國光陣能分發下去的官印和虎符太少了,等未來長安府變得越發強大,需要的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會越來越多,這就體現出了儒教的重要性。

烏燃需要用儒教為自己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官員出來。

儒教或者說教化,才是長安府未來能夠持續發展壯大,同時又不至於走向分裂的基石所在。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往前。

兩年的時間悄然而過。

兩年的時間,經過烏燃不懈努力,他真正的地盤終於把望江以南全部包裹了進來。

這兩年望江以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有八家勢力的八盟域現如今已經變成長安府一家獨大了。

有的勢力趁著沒有被烏燃合併,舉族搬遷離開,有的勢力順應潮流,徹底歸順。

就連奔雷城和梅花城也已經徹底融入了長安府的管轄範圍之內。

整個過程可以說是相當順利,烏燃沒有發動什麼戰爭,就是簡單的修路,然後不斷傾銷長安府的商品,同時在這些地區大規模招工,那些大勢力內下轄的小勢力就自然而然的成了長安府的一員。

這種方式其實也是侵略,只不過那些勢力根本就沒有見識過罷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那些被烏燃佔領的勢力本就是極其鬆散的聯盟狀態,

更沒有國家這樣的概念,烏燃自然輕而易舉就把他們瓦解。

至於那些大部族本身,單靠一座城,一個部族幾萬人的規模,如何能是整個長安府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