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月二十九回到老家,到正月初三從家裡出來,周倉幾乎是陀螺一樣的轉著。

臘月二十九,開車五個小時,帶著滿滿一車廂東西,父母的衣服、老婆的大衣、毛衫,孩子的東西最多,吃穿玩具整整裝滿了兩箱子,家鄉不常見的水果,老人孩子愛吃的點心。

後備箱裡裝的都是冷凍的魚肉蝦和螃蟹,只要他能想到的,不問價錢通通買,白酒啤酒飲料一下子堆滿了後備箱。

周父周母年近六十,身體還算健康,家裡的幾畝地都承包給外人,平時都是周倉給兩位老人買東西花錢,老兩口沒有和媳婦孫子住一起,他們住前院,媳婦帶著兩個孩子住後院,前面三間紅磚鐵瓦房,後面三間紅磚鐵瓦房。房子的前臉都是一樣的,抹上了時髦的水刷石,院子裡的路鋪著紅磚,寬寬的,能開進轎車。

鋥亮的黑色桑塔納駕車停在家門口,引來了看熱鬧的鄰居。聽到轎車進村的喇叭聲,一家人都出來了,大女兒給爸爸打電話時,周倉答應臘月二十九到家,所以一家人從早晨就開始盼,一聽到喇叭聲早就一擁而出。

周父周母接過兒子遞過來的東西,笑得合不攏嘴,完全忘了周倉最開始帶著人出去幹活兒時,他們攔著不讓走的情形。

大女兒鐵梅幫著媽媽往屋裡抬箱子,小兒子栓柱個子也長高了,七歲的孩子比同齡人要高,這都是周倉的功勞,他的孩子能吃到別的孩子吃不到的東西。

把車裡的東西都搬出來,一家人歡天喜地的進屋,後面鍋臺上燉著肉,滿屋子肉香。

栓柱抬頭問爸爸:“爸,你能在家待幾天?”

周倉摸摸兒子的腦袋笑道:“這幾天爸爸哪裡都不去,天天在家陪著栓柱,一會兒叫你姐去姥姥家,把他們老兩口也叫過來,今年咱們一大家子一起過年。”

本來一肚子怨氣的媳婦,在往屋裡搬東西的時候,怨氣也沒了,滿肚子的委屈煙消雲散。男人長時間不回來,她總胡思亂想,但是男人帶回來這麼多東西,她又在心裡原諒他了:男人嘛,忙起來回不來也正常,能帶回錢來就是好男人。

女兒鐵梅長相隨媽,十二歲的孩子已經開始長身子,圓臉高鼻子,大眼睛雙眼皮,一條黑黑的粗辮子真的像戲裡的李鐵梅,只是她叫周鐵梅。

聽到剛才爸爸說讓她去屯子東頭姥姥家,鐵梅低聲問媽媽:“真的讓我姥姥姥爺來咱們家過年呀?”

媽媽笑著摸摸女兒的辮子說道:“你爸這是高興,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等一會再問問他,你姥姥姥爺要是來這裡,剩下你老舅一家咋辦?”

周倉聽到娘倆在說他,笑道:“媳婦,今年真的把你爸媽也叫來過年,我買回來的吃的都帶他們的份兒了,讓孩子她老舅一家自己過年,一會兒鐵梅去找姥姥姥爺,給她老舅帶去一坨帶魚,還有給他們孩子買的衣服。”

鐵梅拎著東西去姥姥家捎信兒,不到半個小時,外面傳來鐵梅姥姥的聲音:“你們家真是發家了,連大轎車都開回來了,我今年也享享福,來你們家吃現成的。”

聽到爹孃的聲音,周倉媳婦趕忙出去迎接,周倉也從炕上下地,把老兩口迎進屋,周父周母讓親家坐下,圓桌上早倒好了茶水。

周倉吩咐女兒去箱子裡找出水果、奶糖、瓜子和點心,都裝上一盤,栓柱跟在姐姐身後幫忙往桌子上端,廚房裡飄過來的熱氣越來越濃,周倉掏出買回來的燒雞和豬蹄子遞給媳婦。岳父岳母看著炕沿邊上放著的衣服說道:“這些衣服是倉子給你爹你媽買的嗎?”

周倉看看岳父岳母笑道:“他們倆的衣服早就拿前屋去了,這兩套衣服是給你們二老的,我常年不在家,過年了也盡一點兒孝心。”

滿滿的兩大盤豬肉酸菜燉粉條擺到炕桌子上,媳婦知道周倉愛吃這口,所以做的多,女兒端上一盤燒雞、一盤豬爪,媳婦又端上來一盤蒸肘子。周倉問父親和岳父:“有好菜,想不想喝一口?”

老哥倆還在慢悠悠喝著牛眼盅兒,周倉把一瓶啤酒下肚離開桌子,給媳婦買的羊毛衫一直沒掏出來,趁這個時候拿出來也讓她高興高興。

周倉的老婆面板好,沒下過地幹活的手腳和臉自然和別的婦女不一樣,媳婦個子不高,有些發福的身子渾圓,健壯的胳膊比周倉的胳膊都粗,買羊毛衫的時候商店的服務員特意問了一下他老婆的體重,周倉用手比劃了一下說道:“這麼粗,大約有一百五六十斤吧。”

湖藍色的羊毛衫穿在身上,頭上已經出現白髮的媳婦頓時也顯得年輕起來,周倉圍著媳婦轉了一圈兒,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兒,終於他發現了一個秘密,農村婦女穿衣服前胸是癟的,她們沒有帶文胸的習慣,不像城裡的女人,不管真的假的都是高聳的樣子,加上穿上高跟鞋,該突出的翹起的地方就十分明顯了。

大年三十,周倉帶著兒子把鞭炮拆開,放在炕頭,栓柱第一次有這麼多鞭炮,爸爸不回來過年的時候,媽媽只給他買“小鞭兒”,十五的時候才能放兩個煙花。

三十晚上,周倉趁著餃子還沒吃到嘴之前,先是給四個老人發錢,一人兩捆一元的紙幣,他回來的時候特意去銀行換了幾捆零錢,他知道老人都會看“小牌兒”,給他們發錢就是為了讓老人高興,讓岳父岳母來過年是早就計劃好的。

鐵梅和栓子得到的是一捆五角的紙幣,媳婦見周倉給孩子這麼多錢,哄著兒子:“兒子,媽給你攢著,你別放在手裡弄丟了。”

周倉最後遞給媳婦的是一捆百元大鈔,周倉的母親看著媳婦手裡厚厚的一疊錢說道:“省著點兒花,你還有這麼大的一個兒子呢。”

初一、初二。早晨吃飯的時候兩個孩子分頭去找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吃完飯以後就是老人們玩兒紙牌的時間,周倉和媳婦忙著給大家做飯,吃完了早飯開始準備晚飯,臨睡覺前把第二天要吃的東西拿回來化凍。

歡樂的日子就是過得快,一晃三天,周倉幾乎沒出門,陪著老人孩子和媳婦,老人打牌的時候,他還負責倒水遞煙,兒子栓柱在屋裡待不住,兜裡裝著拆開的小鞭兒,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後來被媽媽發現回來是點菸放炮,掀開櫃蓋給他找出一匝香讓他拿去放鞭炮。

正月初三,村裡人還沉浸在睡夢中的時候,周倉早早起來,去外面把涼車打著火,孩子們還在睡覺,媳婦給他煮了幾個雞蛋讓他在路上吃。

“今年節氣早,過完年就能開工,我得回去早做準備。”周倉對媳婦說道。

“去吧,家裡有我呢,老人孩子你都不用惦記,家裡的地包出去了,也就沒什麼活兒了,等開春養兩頭豬,明年過年回來就不用買豬肉,我們自己殺年豬。”

“在幹幾年,我就把你們都接進城裡,城裡的教育比農村強,栓柱得去城裡唸書。”

媳婦點點頭沒說話,伸手撩起掉下來的一縷頭髮,順手擦了一下眼角。

點亮大燈,周倉沒有按喇叭,轎車輕輕地滑翔著出了村子,車開得很慢,他伸手掏出手機,回來這幾天手機一直關機,他怕有電話或簡訊進來。

果然,手機開機後,一排簡訊跳出來,寫的字都一樣:你什麼時候回來?你什麼時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