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陸小西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的時候,還不懂節氣歌說的是什麼意思,只是機械地能背下來,後來是大姨家的表姐麗霞給他解釋,告訴他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麗霞姐比小西大十歲,陸小西三年級的時候,表姐已經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了。

北方的節氣很準,過了清明,路邊的楊樹柳樹露出了“毛毛狗”,溝邊的小草開始冒出芽兒來,陸小西剛脫掉棉襖,幾場熱風吹來,秋衣也穿不住了,冬天套著棉襖的衣服,便成了夏裝。

一件衣服穿四季,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夏天挽起袖子就是半袖衫,秋天加一件秋衣就是秋裝,冬天和春天基本上是連著的,套上棉襖可以穿半年。因為要穿四個季節,所以大多數人的衣服都是藍、灰、黑色。

陸小西的藍上衣是姐姐小南穿過的,褲子是哥哥小東的灰褲子,雖然都打著補丁,可媽媽給小西洗的乾乾淨淨,每年春節,幾個孩子都能得到一套新衣服,過年能穿上新衣服的人家算上是富裕人家,可小西喜歡穿帶補丁的衣服,他覺得新衣服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

當陸小西肩上扛著衣服,長袖的海魂衫袖子擼到胳膊彎兒,手裡拿著一個沒蓋的舊飯盒,懶散地來到縣政府的側門時,太陽已經升起老高,金霞從側門裡走了出來,招手喊陸小西進去,門衛認識金霞,吩咐他們不要在院內亂跑。

金霞是陸小西的同學,坐在陸小西的後排,雖然學習排在中等,可乖巧文靜的樣子在班級裡還是很有人緣的,當老師宣佈全體學生都參與收集榆樹種子,每人需要採集兩斤乾的榆樹雀兒時,金霞捅了陸小西一下,告訴他星期天去政府大院採榆樹雀兒,她的媽媽在林業局,跟縣委一個院子,那裡有幾棵高大的老榆樹。

陸小西第一次走進政府大院,政府大院在二道街的路北面,一溜青磚灰瓦的房子隱映在樹的陰影裡,至少有兩百米長,這兩百米長的院子裡,有幾十個單位在這裡。房子離路大約有五十米遠,牆裡種著白楊,陸小西問過爸爸,爸爸說這麼粗的大樹得有三十年才能長這麼粗。人們平時路過這裡只是在牆外往裡看幾眼,牆是青磚砌成的垛子,兩個垛子中間是木柵欄,柵欄都刷著藍油漆,透過柵欄,能看到裡面高大粗壯的白楊樹,大樹的粗細跟柵欄外面路邊的大樹差不多,整個縣城,也就這條路上能看到這麼多大樹。陸小西家窗前的路邊也有楊樹,但只有幾棵,也沒有這裡的大樹粗壯。

金霞拉著小西的手,進小門後右拐,看到一條筆直的紅磚鋪的小路,路邊也是用紅磚斜插著埋在地上,整齊的紅磚角象鋸子齒一樣向上挺著,挨著路牙子是低矮的修剪整齊的榆樹牆,榆樹牆裡面的地上種著小花。走了大約有一百米,小路拐彎兒,向北延伸,金霞告訴小西,媽媽的單位林業局就在這裡,是一排廂房,窗戶朝西。

金霞跟在學校裡簡直判若兩人,邊走邊滔滔不絕地給小西介紹,水粉色的衣服襯得小臉紅紅的,一根歪辮子梳在右邊,給人俏皮的感覺,陸小西問金霞大榆樹在哪裡,金霞鬆開拉著小西的手向前面指指,陸小西伸著手指一、二、三、四地查著,一共有六棵大榆樹。

來到榆樹下,小西發現,大樹下面的榆樹雀兒並不多,微風吹來,偶爾飄落一些散落在地上,因為這六棵榆樹長在一溜青色房子的東面,高大的樹冠比房子高許多,一些被風吹落的樹葉和榆樹雀兒大多落在房頂上。小西拿出媽媽給的縫針,縫針稍稍有些彎,他蹲下來開始一個一個地扎,金霞也脫下衣服,用手卷了一下,放在小西的衣服旁邊,小西抬頭看了一下金霞,金霞的圓領半袖碎花背心掖在褲子裡,褲子用一根鞋帶兒繫著,有些肥大,估計也是穿姐姐剩下的舊褲子,見陸小西看她,金霞不好意思地轉身提提褲子,屁股上縫紉機軋的圓圈圈像伐倒的大樹年輪。

天空上沒有一絲雲彩,空氣像凝固了一樣不動,房簷上有幾隻麻雀在追逐著,地上散落的榆樹雀兒差不多都被小西和金霞用針扎光了,小西放下手裡的破飯盒,他看到大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的周圍一些忙碌的螞蟻爬來爬去,陸小西找來一根幹木棍,把螞蟻洞附近的螞蟻用木棍當著,幾隻螞蟻迅速地爬上木棍,小西拿起木棍把螞蟻抖落到離洞口一尺多遠,螞蟻們驚慌地四處爬著,然後又朝著洞口的方向聚集,小西喊金霞過來看螞蟻,金霞怕螞蟻咬到自己,蹲在小西后面看,螞蟻爬動時前面的兩隻觸角總在動,遇到別的螞蟻時好像是打招呼一樣地碰來碰去。

玩了一會兒,小西問金霞,下雨天螞蟻怎麼辦?洞口也不能蓋上,大水灌進去,螞蟻洞估計得進去滿滿的水,螞蟻會游泳嗎?金霞搖頭說不知道,但下雨過後沒見到死螞蟻,可能螞蟻會逃跑吧?小西玩得一時興起,叫金霞站起來轉過身,金霞不知道小西要幹什麼,睜大眼看著他就是不動,小西說要尿尿,金霞臉一紅呸了一聲,躲到大樹後面,小西解開褲子,一泡尿繞著螞蟻洞畫了一個圈兒,見金霞還沒回來,小西就喊她回來,金霞急忙喊道:別過來,轉過身去不許偷看,我也尿尿。

被小西用尿澆過的螞蟻,慌亂了一下,又開始爬動起來,金霞也過來看,淘氣的小西用尿圍著螞蟻洞澆成一個圈兒,但絲毫也沒阻止螞蟻們,玩兒了一會兒,地上有風颳下來的榆樹雀兒了,小西和金霞又蹲在地上認真地紮起來。

太陽昇到天空的正中,小西感到肚子咕咕響了,鋁飯盒裡的榆樹雀兒連半下都不到,他站起來去看金霞手裡有多少,金霞手裡拿著的是用黃紙疊成的紙兜,裡面的榆樹雀兒還沒小西的多,兩個人決定先回家吃飯,要是下午這裡還是這麼少就換一個地方,金霞囑咐小西吃完飯就來,還是在小門這裡等他。

回到家,小西媽早就把飯菜做好,擺在炕桌上了,陸偉民中午沒回來,早晨走時說去吃喜酒,囑咐孩子們在家聽話,中午菜是炒土豆絲,兩盤土豆絲轉眼之間就盤子見底兒,剛好外面賣豆腐的聲音傳來,小西媽叫小西去換豆腐,一碗黃豆能換一塊水豆腐,小西換過,如果沒有黃豆,可以用一張豆腐票加上五分錢買一塊。

陸小西老遠地就跟賣豆腐老頭兒打招呼,老頭兒稱完黃豆,還剩下一點兒,倒回小西的布兜子裡,陸小西左手抓著布兜子和剩下的黃豆,右手的二大碗遞給豆腐匠,他曾經問過爸爸,為什麼人們管賣豆腐的老頭兒叫豆腐匠?爸爸的解釋是匠是指有獨到手藝的人,比如木匠、鐵匠、瓦匠,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換豆腐的有好幾個人,豆腐匠認識小西,咧著沒牙的嘴一笑,給小西鏟了一塊豆腐邊兒,比正常的豆腐能大一些,旁邊的女人也想要豆腐邊兒,老頭眼一翻,哼了一聲說道:“不能挑,按順序撿,都挑的話自己的豆腐就沒法賣了。”

回到家裡,小西得意地跟媽媽說換的是豆腐邊兒,還講了賣豆腐的老頭沒給旁邊的女人豆腐邊的事,媽媽誇他嘴好,下次還叫他去換,邊說邊把手裡端著的大醬倒在豆腐上,小南洗了兩棵大蔥,用手撕開,放在豆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