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臺清查完了錦衣衛之後,又開始清查國丈,這件事情必須要讓天下人知道和明白,大明現在的作風。

也要讓天下人明白和知道,你對肅正朝堂、正朝綱的決心和毅力。

只有百姓見到你是當真在整治那些貪、官、汙、吏的時候,才會覺得你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你也能夠收穫民心。

這民心就像是這一罈子美酒,看起來沒有什麼,喝起來,卻是香醇無比。”

崇禎皇帝點點頭,見到江楓手中突然變出來一個奏章。

便知道應該是有什麼事情要他去做。

“這是我想出來的一個法子,大明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之時,唯有求變才能更強。

默守陳規的結果,很有可能便是被韃子大軍南下,和大宋王朝一樣,滅亡在關外之族的鐵騎下。

所以大明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來治理天下。

這個叫做大明時代週刊,和邸報是一樣的,但是這個大明時代週刊的作用乃是把你和朝堂官員所做的一些事情,直接公之於天下。

也要派遣人去各地蒐集一些訊息匯總,挑選一些有影響、有用的報道出來,讓天下人都知道。

當大明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你的所作所為,知道了朝堂正在做的事情。

便能夠來理解你這位大明天子,也能夠時時刻刻關注大明的國家大事。

當他們慢慢地把大明的國家大事當做是正事,有了大明人的心,明白了什麼叫做中原漢民的危機,也明白了大明現在的處境。

也就會轉變思想,這叫做輿論引導。”

崇禎皇帝並不太明白,這種政務和大明中興有什麼關係。

江楓也不想多做什麼解釋,揮手說道:“行了,酒也喝了,牢騷也發了。

這天下還是要你去治理,路還是要自己走下去。

回去好好看看,好好想一想,歷史雖然沒有教導你怎麼做,怎麼面對現在的處境。

卻教了你,不應該做什麼。”

崇禎皇帝站起來,深深地施禮道:“多謝國師教誨。”

邁著沉重的步子。

崇禎皇帝離開了國師府。

回到御書房,開始看起了江楓寫給他的輿論的作用。

這一看。

就像是當年看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看的放不下來。

直到王承恩讓人掌燈,周皇后提來了飯食,這才依依不捨,放下了手中的奏章。

那種越看,越震驚。

越看越發覺得治國理政是一個大學問,是他此生都可能學不完的知識。

周皇后幾次欲言又止。

看到崇禎皇帝一直心不在焉,並沒有注意到她的神情,只好自己開口了。

“萬歲爺,妾身……妾身本不開開這個口,但是……但是一想到當年親自送著妾身進宮來的阿弟,就憂心不已。”周皇后眼含淚水,楚楚可憐。

崇禎皇帝這才回過神來,看到周皇后的可憐無助的眼神,連忙哄道:“別哭,免得動了胎氣,你剛剛說什麼,朕在思考一些事情,沒有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