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大宋現在已經開始普及玉米、大豆、土豆、紅薯、大米、小麥等高產農物。
但是對於糧食的把控依然非常嚴格。
因為大宋的工業和商業的興起,必然會讓農業變成一個弱勢。
要不是有著供銷社、合作社、農村土地集體承包責任制等措施,大宋現在可能要面臨糧荒。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進入工廠打工,又或者是直接從事一個小小的生意,就能夠養活一家人。
又何必還要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工業和商業的興起,能夠帶動社會的發展,卻也能夠給社會帶來短暫的膨脹。
官府必須要整合土地,然後形成官農。
司農寺也因此掌握了不少權柄,成為了六部之後的有一個重要的衙門。
如果大金、西夏、大遼、吐蕃、東島想要糧食,那就必須高價購買。
這個高價,是超過了大宋本土糧價的三倍。
就算是這樣的高價,大金、西夏、大遼、吐蕃、東島等周圍的番邦,也願意購買。
在購買之後,他們也會把這些糧食作為種子耕種下去。
只不過,被江楓用了系統控制,他們並沒有得到一個高產,反倒是爛了不少種子在田地中。
畢竟這高產的農物要是被這些個番邦種植出來,到時候也就沒有糧荒可言了。
再加上,江楓也不會讓他們吃飽了,來攻打大宋。
對於高產的農物還有一些關鍵的技術,江楓看的比較重要,而趙構因為江楓的關係,看的就更加重要了。
得到了一些支援的西夏和大遼,總算是可以繼續苟延殘喘和草原的蒙古繼續抗爭。
大宋則是樂的做這些生意。
用一些陳糧來換取大量的錢財,一部分可以補充那些農戶,還有一部分,可以繼續以工代賑。
水泥出來之後,自然要重新鋪路。
以前的那種蒸土鋪路,有一個保質期,雨水多了,時間長了,這蒸土最後也會變成一片泥濘。
而水泥路面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最起碼,它的保質期要比蒸土要好很多,還能夠修建大橋。
江楓看著手中的大宋時代週刊。
上面寫著很多關於現在大宋的問題,並且都是實時報道,少有誇大其詞。
因為現在的大宋時代週刊也要接受監察部的監督,一旦發現有一些誇大其詞,甚至是製造謠言,會第一時間找到這個投稿之人,確認事情的真假,然後再定罪。
有時候,大宋時代週刊已經成為了百姓揭露一些冤屈的渠道。
當然了,監察部的建立,還有刑部和大理寺也在整頓之後,體現了一些公正。
不敢像以前一樣,胡作非為。
大宋提刑司這個時候就有了氣應有的作用,調查案件,審查冤案等等。
而在這大宋時代週刊上面,則是報道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徽州之地,有人因為建造工廠而和另外一個商賈爭執起來。
後來,那個商賈一夜之間全家被殺。
沒有人看到兇手,大宋提刑司也未曾調查到有用的線索,家中錢財被劫。
似乎是一些盜匪所為。
但是根據當地有人反映,這件事情似乎就是官商勾結,暗害了這商賈一家人。
內容不是很多,卻也有了幾分後世新聞的味道。
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