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四年夏。

經過了今年的播種,天后娘娘從蓬萊仙島帶回來的高產農物,終於惠及到了百姓。

在弘道元年的時候,大唐的貴勳和世家之人,就已經嚐到了高產農物的味道。

紅薯的香甜可口,土豆的綿綿不絕,玉米的糯甜清香,大米的飽滿勁道等等。

在這高產農物之中。

最高產的還是當屬紅薯,只需要扦插就可以種植,實在是上上選的高產農物了。

而且不管是什麼樣的土地,都能夠有一些收成。

除非是特別乾旱的地方,收成不好之外,其他的土地都會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收成。

而糧食的產量提升起來,大唐的百姓也不會餓肚子之後。

人口的增長也加快了不少。

畢竟對於現在的百姓來說,家中的人口多,才能夠慢慢形成一個家族。

為何那些世家能夠屹立在大唐的上層而不傾倒,就是因為這些世家大族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人多的情況下。

總會出現那麼一兩個頂尖的大才,帶著家族慢慢地走下去。

家族需要這樣的人來光耀門楣,提升名氣,保證家族在上層的地位。

而這些家族產生的人才,也需要家族這個名聲作為基石和靠山。

這樣的約定成俗之下。

也就有了世家門閥這個概念了。

對於武后來說,世家門閥永遠是她的敵人,是她想要完全掌控整個大唐的敵人。

為何要這麼說。

就好比武后現在手中拿著的奏摺,乃是關於清河崔家的一位世子,在今年帶著清河一代的百姓完成了大豐收。

此世子叫做崔道輯,乃是清河崔家的一支,屬於崔家三房的人。

而為崔道輯邀功的人,乃是吏部屬官,出身於寒門,經過了科考才成為了七品官員。

後來慢慢提升,這才成為了吏部一侍郎。

結果現在卻為一個崔家的世子邀功,給一個無官職在身,為科舉考試的崔家世子寫奏摺。

寒門弟子想要科考為官,有多難。

武后心中是清楚的,當初就是為了削弱這些世家對於朝堂和地方的把控。

便大力推舉科舉考試,從中選拔了不少寒門的弟子。

然而,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個倒向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官員,也不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