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總算是趕上了晚宴。

同時,也聽到了一個讓他心驚又帶著巨大激動的訊息。

武后自今日之後開始臨朝稱制。

以前武后在朝堂之上,只是作為皇后的身份,坐在大唐天,皇李治的旁邊,只是臨朝未曾稱制,然後便是幫助李治批改奏章,沒有實際權力。

武后之所以能夠有現如今這般如日中天的勢力,也就是因為批改奏摺,可以暗箱操作。

除此之外,武后自然有不少的支持者。

其中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武家的武承嗣和武三思也爭相幫助武后把持整個朝堂。

而李治因為風眩症導致身體羸弱,沉迷於丹藥和修道,疏於朝政,讓武后有機會培養自己的勢力。

當年的宰相職權,就因為武后從而被削弱。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武后手中的一個大勢力浮出水面,被稱之為“北門學士”。

武后深諳掌握了輿論便是掌握了發言權的大道理。

可是就算是如此,武后也未曾稱制。

後宮是不能上朝親政的,所以後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佈告公文稱“誥”。

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武后的命令和皇帝的命令是一個級別,武后也就相當於是擁有了帝王的權力。

這樣天大的好事,武承嗣如何不高興?

晚宴開始,李治便欣賞著歌姬的舞蹈,旁邊,武后親暱地為李治斟酒、夾菜、喂菜等等。

百官們也是心思各異,有的因為武后臨朝稱制而高興和開心。

因為武后得勢之後,他們也能夠有機會跟著更上一層樓。

畢竟有了和皇帝同等的權力之後,武后的話和皇帝的話是一個意思。

以前武后如若要下命令,也必須經過李治的同意。

從今以後就不用了。

還有一些心思向著李唐的忠臣,卻明瞭從今以後,大唐怕是要出現第二個呂后了。

還有心思想著皇太子李賢的大臣們,心中就像是吃了翔一樣難受。

因為皇太子都未曾登基,天后也未曾成為皇太后,陛下也沒有……。

按照祖制,這個時候的天后並不能臨朝稱制。

然而今日因為一個祥瑞,大唐帝王李治卻直接下旨讓天后娘娘臨朝稱制。

這本是違背了祖制的事情。

當時卻不見一位大臣敢出來勸諫!

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武后的聲望怕是已經到了頂峰,再加上李治那當時的神色,誰要是真的站出來,怕是隻有死路一條。

這個時候的陛下,是不可能聽取他們的勸諫。

再加上,朝堂之上一大半的大臣已經心向著武后,只有那一小部分心還忠於李唐,還有一部分,則是皇太子李賢的人。

真正清醒的人不多,卻已經開始裝糊塗了。

真正最為糊塗的人,就是坐在那裡享受著天后娘娘服侍的大唐帝王李治了。

……

太平公主回到寢宮之後就洗漱了一番。

換上了最好看的廣袖留仙裙,梳著流仙髻,並且在眉目之間點上了紅梅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