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姜尚(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唐如今已經進入到盛世的前兆,百姓吃飽穿暖,天下太平安康。
然則,在這太平之世下,還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民生問題。
高明,我先前說你要建立孤兒院,其實也是為了大唐,為了百姓。
你現在,可有什麼想法?”
李承乾聽到之後,嚴肅地思考了一下,這才開始回答江楓的問話。
這也是後來江楓教導他的一個習慣。
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要急於求成,需要自己冷靜思考,詢問你問題的人,其實更喜歡你的冷靜思考,而不是你著急想出來的答案。
這個問問題的人,自然包括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父皇和國師。
其他人,無關緊要。
“國師,我覺得,只是在長安建造一座,難以幫助到天下所有流離失所的孤兒。
如今大唐的疆土很大,所以各地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所以我想要在九大州,建立大的孤兒院,收容那些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的孤兒。”
江楓點點頭,旁邊的鄭宛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
但是按照大唐現在的實力,建造這些個孤兒院,其實也不在話下,要知道,每年大唐從各個番邦收攏過來的苦力都有一萬之多。
這些個番邦,聽到大唐竟然喜歡這些苦力,他們還能用這些苦力來換取絲綢或者是物資,便開始把自己部落的人,或者是野人,都抓了送來。
真要能夠建造好孤兒院,到時候對於大唐的百姓來說,便是一個天大的福利。
這個時代的人,其實還在糾結於傳家接代,所以不知道多少父母,會把自己家的女孩子,給放棄在別人家的門口。
有的甚至是直接動手,製造了人間慘劇。
鄭宛身邊的小書童,就是從別人家買過來的,當初那個家庭知道自己的娃能賣錢。
歡喜地收下了錢財,然後一點兒不捨都沒有,順手就把孩子給推出去。
就像是推一個貨物一樣。
如若有了孤兒院,這些個被丟棄的娃,多少會有一個容身之所。
江楓繼續問道:“建立孤兒院並不是很難,如今大唐有人力和物力在九大州建立孤兒院。
然則,建好了之後呢?怎麼管理,怎麼去支撐這些孤兒院的花銷,怎麼收容那些個孤兒。
因為有一些孤兒,連路都不會走,怎麼去孤兒院。而就算是被人送去,難道就真的是孤兒。
到時候,大唐其他的那些父母,見有此孤兒院,直接把自己的孩子全送進去,養個五六年之後再強行領出來,你又如何?”
李承乾知道想要做成一件大事業,並不是那麼的容易。
當初,他就想著要做一件大事業,可是一直沒有機會,父皇和國師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如今機會來了。
但是,他的準備卻並不足。
“你現在知道你父皇的難處了吧,大唐很大,所以每一天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比如南方出現了洪澇,需要救災,北方出現了乾旱,需要救災。
邊關出現了問題,需要整治,大唐還需要走向更加強大的一天。
你現在僅僅是想要建立孤兒院,卻還沒有到達,要讓這個孤兒院能夠長久存在下去的想法。
這叫做深謀遠慮,不能只顧眼前,建造孤兒院,不是建造一座院子,收容孤兒,那麼簡單。”
李承乾拱手說道:“國師,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