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佑也得到了那一封血書,但是看也沒看,直接燒了。
他不敢看。
擔心自己看了之後就忍不住,也擔心在自己身邊就有一雙眼睛在看著自己,在暗中盯著自己。
所以他沒有看,直接就燒了。
之後則是為陰弘智守節三個月,便繼續去體察民情了。
李二陛下拿到了影衛送上來的奏摺之後,嘆了一口氣,對懂事又可憐的李佑,升起了憐憫之心。
同時,也對蕭家痛恨極了。
只不過當年長春宮事情的那個蕭瑀,早已經死了。
蕭家也被流放了。
倒是蕭皇后,嫁了人之後,深入淺出,到現在也還算是安定。
李佑站在田間地頭,看著百姓在忙著夏種。
齊州各地,他都走遍了。
每一個都城,也都去了,凡是遇到一些不作為或者是被舉報的官員。
他也都親自請求權萬紀或者是其他聲望比較高,德操也比較好的大儒等人在一旁指導,親自審理這些官員。
之後便上報給了吏部,吏部則是把這些奏摺送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對於貪官汙吏,李二陛下是最為痛恨的,所以直接同意了李佑的處罰。
並且對李佑的這些做法,表示讚賞。
身在東宮的李承乾,見到了大唐時代週刊再一次報道著齊王李佑的種種作為,臉上是陰雲密佈。
總有一種,自己即將會被背刺的危險。
這種感覺,實在是讓他有一些坐立不安,卻又無可奈何。
如果李佑不是長春宮陰妃娘娘所生,他也不會有這種感覺,自己雖說是被冤枉,也沒做那件事情。
可是李佑的所作所為,就是讓李承乾覺得不舒服。
同樣不舒服的人,還有李恪。
本來這大唐時代週刊上面報道的親王應該是他,卻沒有想到竟然被李佑給搶了風頭。
說實話,他已經把益州之地治理的很好了。
有了蜀道之後,益州的很多貨物都銷往大唐各地,為國庫增添了不少錢財。
到現在,益州之地可以說,機會沒有了什麼窮人。
就算是那些好吃懶做之徒,也被官兵趕著去田頭地間勞作,又或者是去了碼頭。
因此也算是有了收入,就算是那些好賭之徒,也因為現在大唐對賭博管理的更加嚴格之後,也少了很多。
這些年來,益州之地應該算是祥和一片,百姓們年關的時候,熱鬧非凡。
爭相慶祝現在的快樂佳節,慶祝他們的美好生活。
可是卻比不上李佑一個整治貪官汙吏,比不上李佑一個體察民情,整治欺壓百姓的鄉紳。
為了能夠讓自己也能登上大唐時代週刊,李恪也開始體察民情,並且整治貪官汙吏。
不僅如此,益州之地本就有一些複雜,其中還有一些僚人。
所以為了能夠讓益州更加繁華,李恪也是盡職盡責,想盡一切辦法,讓益州變得更好。
當然,也有人弄虛作假,把本來是好的官員,當做是貪官給整治了。
結果被御史臺發現,上報到了李二陛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