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1/3頁)
章節報錯
能夠擁有江楓這般遠見的目光的人,並不多。
在大唐人看來,戰爭必然是帶著死亡。
沒有人願意得到自己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訊息,更不願意見到死亡。
除非不得不戰的時候。
把關於對外戰爭的爭論用大唐時代週刊報道出來,讓大唐百姓都參與進來。
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輿論讓步,更是前所未有的聖明之舉。
因為道理不辯不明。
在這個時候,朝廷的確可以直接下令開戰。
然而大唐的百姓就需要被動接受大唐對外的戰爭,被動接受自己的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訊息,被動接受著一切。
當這種被動接受的時間長了,總會有爆發的一天。
魯大師說,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百姓並不都是那種愚民,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心中還會沒有怨言。
大唐百姓現在對於大唐這個朝廷已經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尊敬,更有了擁護之心。
百姓們也知道,朝廷本就沒有讓他們私底下爭論的責任。
縱觀歷史,也只有大唐李二陛下開啟了這一個國策,讓天下百姓都可論政。
朝堂之上,還是有一些大臣在據理力爭。
李世民坐在上面,也沒有辦法,他其實已經漸漸地站在了國師江楓那邊。
有生之年,日不落帝國。
這是多麼偉大的功績,絕對能夠名垂青史萬萬年!
然而大唐將會面對整個西方之國,最大的敵人便是大食,至於那些無主之地,對於強大的大唐人來說,並不是有多難。
眼看著雙方已經要打起來了。
李二陛下這才看向了國師江楓,對方既然是主戰派,怎麼也要拿出一些說法來。
“國師,你以為如何?”
隨著李世民的發問,百官們也都看向了坐在那裡的國師江楓。
對於他們而言,這個朝堂之上。
國師的話已經猶如一道聖旨了,和坐在首位的陛下一樣。
一旦做出來的決策,便不是他們這些大臣可以更改的。
江楓站起來,施禮道:“陛下,這關於是戰是和,大唐時代週刊早已經發表。
臣以為,可以收集各地民聲,做一次調查,看一看民間對於這個事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