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並不像李二陛下一般,需要日理萬機。

但是每一天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作為一個儲君,必備的政治課是需要的。

以前是李綱這位大儒給李承乾上課,後來因為江楓建立了大功勞,而李二陛下也相當了當初江楓對大唐的預言,就想著把兩個皇子交給江楓來教導。

再後來,隨著李承乾和李泰慢慢地成年,一個開始掌權,一個去了江都。

這教導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

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總之,那時候的江楓和李承乾還有李泰是“同齡人”。

所以李承乾和李泰對江楓表面的那種同年,產生的關係要比那些老夫子要親近得多。

有時候他們是亦師亦友,卻又因為江楓到底是過來人,真實年齡差不多都四十了。

也會從一個老父親的角度去照顧他們,也就有了一些其他的感情夾雜其中。

到現在,李承乾和李泰覺得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候,應該就是當年在國師府的那些時光了。

“殿下,天冷了,披一件風衣吧。”

東宮外,一直照顧李承乾的內侍已經有了白髮,再過幾年,可能就頤養天年了。

李承乾點點頭,任由內侍為他披上了風衣。

然後才上了馬車,在一百護衛的保衛之下,去了外城的孤兒院。

當年因為那件事情建造了孤兒院之後,他就很少去過了。

如今也不知道怎麼,就想著去看看。

一來,也能夠彰顯自己作為太子的仁德,有著體察民情的仁心,而來,也是想要見一見當年的那些孤兒。

那位叫做小月的女孩,現在應該已經長大了,成了大姑娘。

以前也接到一些書信,都是稟報孤兒院的一些情況,但是李承乾很少看過。

他太忙了。

每天有著功課要做,熟讀史書,還要背誦經意。

早上隨著大臣們一起上朝,然後在中書省和門下省之間忙碌。

要參與那些大臣的決策,時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簡介,還要幫助門下省的官員審議奏摺。

很少有著屬於自己的一些時間,等到沐休之時,才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從東宮到外城的孤兒院,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

因為長安大街上已經是人滿為患,車子走的很慢。

自從有了腳踏車這種之後,馬車就已經禁止進入長安城了。

因為馬車需要馬匹來拉動,進了長安城之後,容易留下糞便等,味道非常難聞。

所以在長安城內,都是人力拉動的馬車,兩個精壯的僕人就能夠拉動一輛大車了。

孤兒院外,小月和趙清風等人帶著院中的一些人,站在門口迎接。

遠遠地就見到了太子殿下的馬車。

“殿下來了!”

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太子殿下了,如果不是每一年東宮都會派人送來錢財。

這孤兒院可能就早已經不是東宮的,而是小月或者是其他的人了。

李承乾下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