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本來還算是比較高興的心情,瞬間就被魏徵的話給打擊到了。

大唐如今的繁華和昌盛已經超越了前朝,超越了秦皇漢武。

怎麼經過魏徵這麼一說,好想大唐已經風雨飄搖了呢?

不僅僅是魏徵,就連李百藥也站出來,指出因為快速發展,讓大唐的確昌盛和繁華起來,可是同樣的,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

這其中,比如土地的問題。

有一些人祖上有著那一片山地,後來因為戰亂,他們進入了深山,現在出來了,又要那一片土地,並且還有著隋朝時候的地契,大唐是認還是不認。

這還是比較好解決,還有一些,比如拆遷時候遇到的各種問題等等。

還有一些自然是每一年都會發生很多傷人或者是殺人的事情,而未能查出真兇,以至於造成了一些人心惶惶。

又比如,那些三五人促成的盜匪,抓又不好抓,抓不住把吧,他們還會攔著過往的人實施打劫。

還有自然是兩村之間因為土地的問題而爭論不休,甚至是直接打起來。

李百藥提出來的民生問題,比魏徵要多的多了。

兩個人的意思都很明顯,航海固然重要,然則卻不能把航海經商看成了一等一的大事。

李二陛下是細心聽完了兩個人的稟報,然後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只好站出來。

他乃是監國太子,這段時間,也是他負責審批奏摺。

最重要的奏摺,需要送到李二陛下所在的勃灣,不太重要的,都是太子李承乾當場批閱了。

“父皇,大唐如今之情形,的確如兩位閣老所言,各地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

還有很多,大唐律法中並未頂罪,而那些人卻犯了,所以當地的明府也不知道該如何判刑。

孩兒也覺得航海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完全可以制定一個更加長遠的謀劃。

而如今大唐之萬民遇到的那些困難,才是我們要商討解決的。”

李二陛下聽了之後,說道:“罷、罷、罷,這航海之事,的確非一朝一夕。既然如此,還是先以大唐萬民之事為緊要。”

這輕重緩急的事情,李二陛下還是知道的。

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大唐律法是否還需要補充?”

李二陛下覺得現在的大唐律法已經比隋律還有漢律等等都要廣,也更加合理。

卻還要增加,當真是繁華之後,什麼妖魔鬼怪都出現了。

“臣以為,要補充。”魏徵說道。

李百藥也是贊同。

其他幾位跟著。

最後長孫無忌也只好贊同,補充大唐律法。

“既然要繼續補充,那豈不是讓大唐律法的內容更多,如此一來,明府等官員,能否記住?”

李二陛下覺得自己都記不住。

“如若太多,豈不是成了沉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