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嘉是真的不贊同世襲罔制的皇子,也不是唯一一個。

比如徐州刺史霍王李元軌也不太贊同世襲罔制,他可是清楚自己的那些兄弟們,到底是什麼貨色。

真要是世襲罔制了,三代之內,必然會亂。

只不過,他們沒有理會李元昌等人,也並不代表著李元昌等人就死心了。

他們又聯名給身在太極宮的太上皇李淵寫信,同時,還用自己的家產去賄賂長安城的一些官員,讓他們在朝堂之上多多為這個世襲罔制發聲。

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讓李二陛下看清了自己的那些兄弟們的心思,朕給你的,才是你的,不給你的,那就不能奢求。

所以直接下令,把封王不封地列為祖制,也就是說,以後就算是有著再多的皇子,也不可能擁有更大的封地了。

這一下子,李元昌等人對於李二陛下的恨意也就更大了。

可惜,他們身在封地,也做不了什麼,只好繼續胡作非為來洩氣,卻又被御史給參了一本,被李二陛下嚴令責罰。

……

長安皇宮內,已經十七歲的李恪對著他的母妃深深一拜。

不久之後,他將會去齊州,任齊州都督。

十二歲就開始離開了長安,去了秦州,任秦州刺史,如今在外任職差不多有五年了。

這一次,還是因為封王,被李二陛下特召回長安接受封王,且改換為齊州大都督。

“恪兒你從小就聰慧果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些年在外,苦了你了。”

楊妃伸手摸著李恪的面容,看著離開了自己五年多時間的兒子,心中自然十分不捨。

李恪搖搖頭,他有著自己的想法,並不覺得這些有多苦,反倒是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阿孃,孩兒不累,也不覺得苦,因為身邊有著先生在指導,孩兒覺得,孩兒已經學到了很多。”

楊妃嘆息一聲,說道:“你那位先生的確是好先生,你要好生聽他的話,跟著他學。

然則,先生還是有些剛直,你之身份,又實在是……,所以,要懂得審時度勢,大丈夫,能屈能伸才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你可知道?”

李恪點點頭,他知道母妃說的是什麼意思。

他雖然聰明有大才、英武果敢,可是身份卻十分的尷尬,母妃楊妃乃是前朝皇帝楊廣的女兒,也就是說,他的身上流著的是前朝的血脈。

這一點,便讓他只能成為一個王爺。

就算是他把自己的每一個地方都治理的非常好,能夠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只能是一個吳王,是一個都督。

“多謝母妃教誨,孩兒知道了。”

拜別了楊妃之後,李恪去了御書房,拜見了李二陛下。

李世民對於自己這個很像自己的兒子,也是非常寵愛,還引以為豪。

前不久,李恪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而被彈劾,李二陛下當時就生氣了。

直接把這個過錯責怪到了李恪的老師,也就是權萬紀的身上,結果直接被大臣柳範給懟回去了。

柳范進諫道:“房玄齡輔佐陛下,都不能夠阻止陛下游獵,怎麼能獨獨怪罪權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