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麼一些不自量力的人。

喜歡做出一些眼紅的事情來,最後又親手埋葬了自己。

大唐對高麗的戰爭。

這是必打不可的。

雖然這個時候的高麗對於大唐已經是俯首稱臣,派遣了使者,送來了貢品。

然而,李世民盛情邀請高麗的王來大唐,看看大唐如今的繁華,卻被對方以重病為由拒絕了。

這高麗王那裡敢來大唐啊!

當初中原的上一個王朝,可是差一點兒讓高麗整個小國覆滅, 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如今中原大地的王朝再一次強大起來,他又豈敢在這個時候來中原?

看對方不順眼的時候,對方進個門,不管是出左腳還是右腳,那都是錯的。

對於高麗,李二陛下是勢在必得。

只不過,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吐蕃來了,實屬意外,更讓李二陛下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對大唐的羞辱。

所以,兩邊都要打。

他還要御駕親征。

這一次,三軍上下,一共六十萬。

征討高麗一共是四十萬。

由李二陛下親自帶隊!

征討吐蕃二十萬。

由大唐國師江楓帶隊!

十月中旬,左武衛、右武衛等後行軍於長安城外聚集,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出征儀式。

對於這些還沒有忘記上一場戰爭給中原帶來的悲痛的記憶,那深刻的傷痕還沒有癒合的百姓來說。

送別是最為難受的。

左衛中郎將軍中的少年,難得有機會離開長安,更是第一次參與戰爭,每一個人都顯得非常興奮。

在他們的臉上,看到的並不是出征離別的傷感。

反倒是那種雄心壯志、一腔熱血。

這些人。

都是紈絝子弟。

所為的紈絝子弟,也就是說,這些人是那些國公之子,武將二代。

其中以程處默、尉遲寶琳、秦懷道、羅通為首,其次便是房遺愛、杜柯、長孫衝為軍中文職司馬的。

對於他們而言,上戰場就是一件建功立業、熱血征戰的事情,而不是生離死別。

對於那些曾經去過戰場的戰士們來說,已經久違的戰爭,好像特別的陌生,也讓人感覺到了一些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