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府。

這裡,本來是一座豪宅。

現在,卻被李世民下令,修建成為了國師府。

馬車之上。

李二陛下對江楓問道:“小郎君曾言,治大國如烹小鮮。還說出了各種國策,如今,大唐想要真正強盛,建立萬世之基業,又該如何施為?”

這一問。

乃是李世民以大唐皇帝李二陛下的身份,向大唐國師江楓問政。

其意義,自然和以前不一樣。

以前,江楓把李世民等人當作是演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而李世民等人自然還是把江楓當作是仙人弟子。

“陛下,剛剛你在朝會之上,不是已經開始施為了嗎?修改大唐律法、言明大唐治國要依照律法、還論功行賞。這些都是明君之舉。”

李世民點頭,卻又搖頭。

“修改大唐律發,實行依法治國。這一點,當初小郎君便提到過了,後來,經過王君廓之事,朕也想明白了。這才把此國策,第一個提出來。

其實,以現在的大勢來看,也只有先修改律法,有了規章制度,才可以約束別人,才能讓人信服。

但是,大唐百廢待興,小郎君所言的鹽政一事,朕想從此處開始入手,恢復大唐商賈之業。”

在仙島之上,李世民從江楓口中,聽到了很多很多超前的想法以及歷史。

這其中其實就蘊涵著很多的國策。

有一些,也都是可以讓一個本要大廈將傾的王朝,續了一口氣。

所以,李世民的想法就很簡單,只要是對他有利的,他都要學習。

就比如監察百官。

雖然宦官很容易成為權臣,很容易架空帝王,但是這些人用起來,卻比百官還要順手。

所以,用宦官不是不可,講究的是一種合理的方法。

大明的錦衣衛就非常好。

只不過,大明的皇帝放權太大了,以至於錦衣衛成為了帝王最大的威脅。

李世民心中有著很多很多的想法,也想要制定一個萬全之策出來。

可是,這頭腦還是有一些昏沉,不知道如何出手。

“陛下,鹽政之事,雖然可以惠及萬民,但是此刻卻不是時機,只有等到百姓都可以吃上那高產的農物之後,再改革鹽政,也不遲。”

江楓從腦海裡面思索了一番,想了想大唐的經濟。

發現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什麼頭緒,至於鹽政,好像也一直都被朝堂把持,禁止私自售鹽。

但是,朝堂之上的禁止,對於那些百官來說,也不過是一紙約束。

有著朝堂百官撐腰的商賈,一直都在私自售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