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以史為鑑、可知興衰(第2/2頁)
章節報錯
聯想這自己以前在皇宮裡面,那些御廚做出來菜食,總有一種,連荒島上的那兩頭肫都比不上。
最起碼,它們還吃上了美味且高產的土豆。
對,荒島上那兩頭豬,每天除了吃地裡面的荒草之外,還有煮出來的土豆和紅薯。
待遇簡直好得不得了。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百姓,還有不少餓肚子的了。
一想到這裡,作為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中又有一些不是滋味。
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突然對江楓問道:“小郎君,你曾說大唐之後乃是五代十國,之後大宋再一次統一了天下。
朕想要聽一聽,這位開國帝王的故事,不知可否?”
江楓本來還想著找一些話題呢,憋了一年多,他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問題,太喜歡和人交談了。
“沒有問題,你想要聽,我就講給你聽啊。”
江楓欣然同意,一邊吃飯,一邊開口道:“這位大宋開國皇帝,也是一個文治武功的人。
可以說,縱觀歷史,每一個朝代的開國帝王,大部分呢都是文韜武略之人,也是世間少有的人主。
這位大宋開國皇帝叫做趙匡胤,乃是五代十國時期……。”
聽著另外一位雄主,最後統一了自己的亡國,這樣的感覺並不太好受。
但是如果直接帶入到這位人主的身上,李世民免不了又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杯酒釋兵權?”
聽到這裡的時候,李世民多少有一些意外,沒有想到,大宋的雄主會做出這番事情來。
江楓聽到,立馬來了興趣,解說道:“對啊,杯酒釋兵權,趙匡胤雖然也是雄主,但是他讀了史書之後覺得大唐的覆滅就是因為武官集團,因為安史之亂、因為武將掌握著兵權,威脅到了他的皇權。
所以大宋朝的官場之風,就變成了重文輕武。然後,皇帝還不能殺士大夫,也就造成了士大夫天下。
最後被北方的蠻夷給趁機南下,攻佔了中原,文人彎著脊樑,武夫戰死沙場。”
杜如晦接話道:“文武於國而言,一個是治天下,一個是守天下,缺一不可,更不能失去了權衡。
僅僅是一個大宋,卻給了我等一個警醒。”
杜如晦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聽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就感覺到這位雖然是雄主,卻也不是明主。
那些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將們,也都是功臣。
結果,天下一統之後,這位帝王卻不願意給這些武將們該有的待遇。
收回了兵權,想要讓這些武將再一次站出來守衛國家,那是不可能了。
後來聽到重文輕武的結果,頓時朝著江楓施禮。
表示,受教了。
李世民也是若有所思,以史為鑑,的確可以知興衰。
更能夠知道,一個朝代施行的那些政策的結果,從而避免。
這才是以史為鑑。
“外武內文才是治天下之良策,小郎君是這個意思嗎?”李世民問道。
江楓回道:“治天下就相當於是小烹,也可以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外武內文的確不錯,但是也要講究一個方法,文人也要有文人的傲骨,武夫更要有武夫的血性。
但是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思想,凌駕於傲骨和血性之上,那就是愛國愛民。這是底線,不然文人武夫,也可能隨時叛國,又或者,成為一個儈子手。”
“底線?”
江楓看著李世民的疑惑,直接說道:“這樣,我再給你們講一講宋末和明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