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接到了命令的時候,是有一些詫異的。

他以為自己的人生在成為了國公之後,也就算得上是圓滿了。

以後也就等到六十五歲的時候,直接辭官歸隱,或許也會去大學府成為一名夫子。

但是沒有想到,會接到一封聖旨。

更加想不到。

大明會對東島開戰,而他將會是徵東大元帥。

作為西北之地的元帥。

他的手中掌握著一直十萬兵馬的大軍,一直在防備北方的蒙古。

而如今,他要帶著人馬去東南之地,在那裡建造戰船,同時,還要訓練水軍。

崇禎皇帝也知道洪承疇也算得上是第一次出海作戰,所以給他派遣了鄭家的幾位熟悉海戰的人。

其中一先鋒將軍便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森。

此人便是後來的鄭成功。

鄭成功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有《延平王集》行世,鄭成功逝世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而現在鄭森出自於京師大學府,被幾位名師教導,再加上其以前經常跟著鄭家之人一起出海,自然是熟悉海戰之人。

幾位名師也都是以軍事為主,以熱、武、器的戰鬥方式為輔,教導鄭森等人。

這都是為了現在的大明對出海作戰而準備。

洪承疇到了寧波之後,就開始在崇明島建立造船廠,直接搬遷了當初曹化淳在東南沿海建造的船廠。

以前是商船,現在就變成了戰船。

只是這萬事開頭難,想要打造一個強大的水師,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崇禎皇帝給洪承疇的時間是一年半。

明年的春夏之際,海面上還算是安寧的時候,就要發動對東島的戰爭。

洪承疇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心情就沒有好過。

他倒是想要安享晚年,可是這心中總有一些不甘心,想要再有什麼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