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迎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防禦!”軍陣最前沿的大盾兵在千戶的軍令下組成防禦姿態,大盾輕而易舉的插入了鬆軟的稻田裡。
“舉!”弓弩手千戶高舉令旗,弓弩兵沒有敵軍視線,只能利用拋射的方式對敵殺傷。
“嗡~”
播州軍陣中射出一輪箭矢,箭羽穿破空氣,發出了嗡嗡的聲響。
猶如滿天的侵蝕莊稼的蝗蟲,極速撲向戎洲軍陣中。
由於前鋒與弓弩手之間拉開了些許距離,手持大盾的前鋒在箭雨的衝擊下並未造成多大的傷亡,即使大盾並未防禦住邊邊角角,身上的鐵甲也讓利箭無法造成致命的傷害。
播州軍以進攻陣型向戎洲軍發動了衝擊,手持圓盾的刀盾兵極速向戎洲軍陣撲來,無視了戎洲大盾縫隙裡刺出的密集槍陣。
“射!”
千戶手中的令旗向前揮動,戎洲軍弓弩手扣動了手中的弩機,瞬間箭矢拖弦而去,雨點般落入播州軍陣中。
大昭的步卒多用弩箭,騎兵則使用弓箭。弓弩手更適合步卒在大規模的戰事中節省更多的體力,保證了箭矢能源源不斷的輸出。再則弓弩手的培養比弓箭手的成本更低,時間更快。想培養一名合格的弓弩手快則三天慢則一旬即刻,而要培養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則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首先是在選人上,必須要身體健碩,能拉開硬弓的力士,其次快則一年,慢則兩年的訓練,任何一個戰事頻發的國家都無法有限的補充弓箭手的消耗。
最重要的在鐵甲橫行的戰場上,弓弩較強的穿透力更能給敵軍造成更大的傷害。雖然射速上比不上弓箭,但架不住大昭兵多將廣。
向戎洲軍陣衝擊的播州刀盾手付出了人員傷亡後最終與戎洲軍陣衝撞在一起,霎時間整個戰場充斥著慘烈的血腥畫面。
此刻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戎洲軍先鋒利用大盾死死的將播州軍釘在軍陣前,後方的弓弩手成三列,利用三段式射擊法源源不斷的向前方的播州軍陣中拋射箭矢。
被釘在原地無法向前的播州軍一開戰便出現了巨大的傷亡。
鄭鶴在親兵的護衛下迅速下達軍令,“向兩側迂迴。”
“嘟嘟嘟~”
號角吹響,傳令兵揮動著旗幟,兩名千戶率本部人馬脫離軍陣,向戎洲軍側翼發動衝擊。
由於戎洲軍對遵化各城門已經形成合圍之勢,兵力分佈較散,因此應戰播州軍的也不過一個衛的兵力五千餘人。不管是數量上還是戰力上,雙方皆大致相同。
季雲滔在高臺上看著向己方戰陣迂迴的播州軍,不以為然。此刻雙方比拼的就是前鋒的毅力,哪方前鋒無法抗住巨大的傷亡潰敗,被擾亂了的軍陣只會敗下陣來。
鄭鶴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將領也深知其中道理,但遵化守軍就這點人,戎洲軍倒地還能多少後手他們都一無所知。此刻無法與戎洲軍比拼消耗,只能冒險分兵從側翼擊潰戎洲軍。雖然相同人數分兵比較冒險,但收穫同樣是成比例的。
若成功擊潰了戎洲軍,則戰事成定局,若無法擊潰眼前這支戎洲軍,則可以退回城內堅守待援。不管是輸是贏,他都無懼。
反觀戎洲軍,若是敗了,則無法對遵化城有任何的威脅,不想全軍覆沒只能撤軍。
“迎敵!”戎州軍側翼的千戶下達命令,傳令兵揮動旗幟,各百戶,總旗同樣揮動旗幟,戰陣兩側與播州軍撞在了一起,長槍突刺,戰刀揮舞,腳下的稻田早已被血水浸透,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