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拍著飯桌旁的一張凳子,說道:“雲謙啊,把這張凳子搬過去給奶奶坐。”

“哦,好咧。”

陸雲謙轉身,大步走過來,拿起那張木凳就走到灶臺旁放下,“奶奶您老歲數也不小了,咱們吃年夜飯,講究的就是個團員,不必著急,坐著慢慢來。”

“還是雲謙懂事。”

“明明是爺爺心疼您啊!”

魏老太太回頭,衝著劍拔弩張的爺孫兩瞅了一眼,緩緩道:

“我小時候啊,家裡頭根本不需要媽媽去廚房做飯,我們馮家請了十來個幫傭做事,但是呢,每逢過年,姆媽就會搬個凳子,坐在煤爐旁邊,煤爐下面的進風口塞子塞住,然後,她拿著一隻鐵勺子,開始攤蛋皮。

有時候啊,我和爹爹好奇的緊,就跑進廚房去看姆媽做事。

覺得她那個時候的模樣特別賢惠。”

言罷,老夫人呵呵呵笑起來,“這可是我父親親口鑑定的哩。”

“嗯,奶奶你這個時候也是特別賢惠、慈祥呢……”陸雲謙只管撿老太太喜歡的話說。

“是嗎?”

老夫人慈祥的笑了笑,然後又開始講解她這門蛋餃廚藝課,“那時候哇,我也對廚藝好生有興致,就央求她,說要一起學習呢。

所以,姆媽也很樂意教我。

她負責攤蛋皮,給我分配的“工作”就是負責拿塊豬油渣,先在鐵勺均勻內抹一下,每個角落都要吃到油,然後,姆媽會迅速的把雞蛋羹倒進勺子。

當然,姆媽也有失手的時候,若是攤壞了一張蛋皮,她就會一邊遺憾,然後用筷子夾起來,獎勵我品嚐蛋皮。呵呵呵……往往這個時候,爹爹是非常羨慕我的,他還問我,味道是不是和劉媽做的一樣好吃呢……”

飯廳裡面,不知何時,魏家幾名男子已經早早地坐在自己平常吃飯的位置。

魏子寅一手托腮,拿著紅包,一邊聽奶奶講她小時候的趣事。

而魏城則是一會兒起來看看灶臺上,案板上的菜餚準備進度,然後又乖乖坐回爺爺旁邊。

陸雲謙試著做了幾隻蛋餃,還獲得老夫人的誇獎。

“看來雲謙就是聰明!就看著我做了一個,這就學會了!”

“那是奶奶教的好。”

魏城過去瞅了眼,煞有介事的點頭,“還挺可愛,雲謙哥哥加油。”

然後走到大圓桌案板前,看了看老媽麻利的動作,“媽媽,咱們家哪年是不是得在外頭餐廳去吃年夜飯啊?這個年年在家吃,似乎缺少點什麼呢。”

“缺少什麼?不就是你姐還沒回家嘛。”魏媽沒好氣道。

陸雲謙幫忙把蛋餃攤了滿滿一碟子,也走過去瞧魏媽弄的菜。

“這個是?”

“這個叫圓臺面。”魏媽笑著道。

魏子寅一下子就跳起來,走過去湊熱鬧,下巴擱在陸雲謙肩膀上,用SH腔調說道:“咱們SH本地人,自家吃年夜飯,有一樣東西不會少,就是這個“圓臺面”。儂伐要小看這張圓桌,可不是家家都有自備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顯示出這家人的“立升”誒。”

這一點,陸雲謙也有所耳聞。

80年代中期,即使是SH這座十里洋場,餐飲業沒有怎麼發達,本地人也節儉,輕易不上餐館,逢啥喜慶,至愛親朋要歡聚一下,都是自家和鄰里一起相幫燒,可以將一張圓臺面,是各家主婦大比手藝的一個大平臺。

逢年過節,家中一張圓臺面,更滿載著親情溫馨。

不論離家有多遠,有多久,家中那張圓臺面上,永遠為缺席的家人留著一副碗筷,一個座位。

“舅媽,這個是什麼菜?”陸雲謙也只是聽說過SH人年夜飯的講究,卻不曾真正見識過這個年代本地人是如何過除夕夜的。

“這個叫四喜烤麩。”魏子寅拍拍陸雲謙的肩膀道。

魏媽一邊忙著,點頭笑道:“是的,烤麩是將小麥粉,水洗成麵筋後發酵蒸煮而成,這種看上去有著無數蜂窩孔的食材,常被人誤以為是“豆製品”,其實它是麥麩做的。”

魏爸也走過來,跟著湊熱鬧,解釋道:

“烤麩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醬紅香醇,鮮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夾一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