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火鍋店生意火爆(第1/3頁)
章節報錯
SH第一家坐落在天井式院子的火鍋,因其味道的獨特,和引進了原汁原味的川渝味道,獲得了在SH的川渝人的喜愛。
這個火鍋店,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本身,這個年代的社會新聞就不是很多,像這樣的開業盛事,是必定會引起社會各方關注的。
電視臺、報紙記者們都紛紛來火鍋店拍攝報道,並現場採訪老闆程嫣。
面對鏡頭,程嫣是落落大方,講述著這間火鍋店的開辦初衷,以及籌備這間火鍋店所要做的事情,也歡迎社會上出現更多的優質火鍋店。
“面積稍大的火鍋店,在人事、財務、後勤、採購等方面,事務都較為繁重。而因為投資數額也不小,開辦這樣一家火鍋店之前,必然會做一個詳細且周密的籌備計劃,當然,我身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支援……”說到這裡,程嫣臉上浮現出幸福的光芒。
對著鏡頭,首先感謝老公陸雲謙的支援,並且也感謝公司團隊的傾力工作。
“讓大家在SH這種國際大都市品嚐到川渝老火鍋,體驗原汁原味的麻辣香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將來,我們也會承擔更多的美食研發責任,將全國最有特色的美食,都引到SH。”
稍後,經過採訪後,程嫣也帶領電視臺採訪團,在店裡面做菜品與裝修等全面介紹,她知道,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推廣。
“日出石灰路,嫋嫋火鍋香!”電視臺記者如此解說道。
“在這個重要交通樞紐之地,本屬於碼頭縴夫和往來商賈的“根據地”,隨著城市的發展更新,舊城區曾經繁華喧囂的生活也僅僅留下了一條街道以及“石灰路”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地名。
眾所周知的是,老火鍋文化起源於川渝嘉陵江畔的碼頭,那些肩上擔著挑子的兜售的火鍋,漸漸地被有遠見的商人,引進SH這座城市!
“遷移”到了石灰巷裡的老火鍋店鋪裡,這家火鍋店靠近碼頭,在對於居住在碼頭附近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這他們也會對老火鍋的口味和就餐衛生有更高的要求。”
“據老闆程嫣女士介紹,火鍋店的師傅們總會在日出時分,開始炒制火鍋底料,打理各種火鍋食材,雖然這時候的菜品較為簡單,主要都是以牛下水為主,原本都是下苦力的碼頭工人的“專屬食材”,但是引入SH之後,演變成家喻戶曉的必備火鍋菜。
一大鍋的牛油火鍋,翻著滾燙的油波浪,一陣陣濃郁的香氣飄散在江畔,在陽光的照耀下,人們也開始了一天的勞作,而那麻辣香醇的火鍋,就成了此刻最大的“期盼”。”
為了讓這次採訪更加生動、形象,程嫣大方地邀請採訪記者們品嚐火鍋!
並坐在一起,為他們介紹選單上琳琅滿目的菜品。
“我們店的菜品分為幾種,第一類,是肉類,包括雞翅、雞爪、鴨舌、蟹柳、香腸、紅腸、羊肉卷、羊肉串、牛百葉、魷魚、魚片、豬腰、豬腦、裡脊肉、牛肉、驢肉、雞蛋、鍋巴、水餃、南瓜餅、米飯、泡麵、魚丸、蝦丸、鴨腸、午餐肉。”
“第二種,是水產類,有鯽魚、草魚、鯉魚、鱔魚、泥鰍、河蟹、河蝦、海蟹、海蝦、水發海參、墨魚、水發魷魚、水發魚肚、魚唇、魚翅、鮮貝、帶魚以及水發海帶等。
“第三類就是素菜,比如豆腐皮、腐竹、白粉皮、黑粉條、粉條、粉絲、凍豆腐、RB豆腐、素雞、茶幹、豆腐泡、千張結、玉米、油條、麻花。”
記者們僅僅只是看選單,便已經被深深打動。
當紅油鍋底在火焰的烹煮下,咕咚咕咚冒泡時,記者對著鏡頭介紹道:“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國內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歡迎大家都來品嚐哦……”
程嫣為記者們一一展示了主要菜品,比如像麻辣牛肉。
“這個麻辣牛肉,據說是巴蜀地區吃火鍋用的牛肉是必不可少的。
牛肉在其他地區的湯鍋一樣會常接觸到,但外地朋友來這邊感受下麻辣牛肉或許別有一番風味。精選優質腱子牛肉,去筋膜、切片,加入秘製辣椒麵充分醃製,辣而不燥,久涮不柴,口感鮮嫩,香辣刺激,讓人慾罷不能!”
“再就是肥牛!
肥牛也是火鍋必備菜品之一,像川渝之地,麻辣火鍋店的肥牛就相當出名,選料考究,加工精細,更講究營養結構的合理搭配,造型美觀別緻,觀之紅白相間、錯落有致,食之鮮嫩馨香、回味無窮,既可養眼怡情,又可大飽口福。”
“其他菜品,我就不一一做介紹,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款小吃,就是酥肉。
酥肉除了直接吃還可以燙火鍋吃。
而且,這裡我告訴大家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做酥肉也是門技術。
一定要選用新鮮五花肉,紅薯粉、生粉、等原料榨制,色澤黃亮,酥軟醇香,肥而不膩。如果燙火鍋,因為表面會吸收辣湯,吃起來很香軟。”
“哇!看著就好可口呀,真是比過好年還吃得好呢。”
記者們愉快的笑聲迴盪在鏡頭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