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本講述了一個讓人有點唏噓的故事。

主角是一個在鄉下的行醫的赤腳醫生。有一次村裡的村民發生了意外,受重傷,需要做手術。小診所做不了手術,只能叫救護車送到城裡的醫院。城裡離這個村子最近的醫院要有半個小時的車程。村民在送醫途中,不幸去世。從此,這個赤腳醫生便發憤圖強,學習醫療知識,終於能去大城市的醫院實習。他希望有朝一日學成歸來能回到村子裡,給村子帶去更好的醫療技術和裝置。前期他處處碰壁。後期,他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有更好的私立醫院向他拋橄欖枝。他差點經不住誘惑,忘了自己來大城市實習的初心。最後這個醫生還是回到了小村莊。村子裡小診所的醫療條件跟以前一樣落後,只不過這個醫生的醫術更加精湛了,還是能救很多人。

一切好像變了,一切又好像沒變。

阿景先前給她看的片段裡就是這劇本里的片段。吃飯那段是醫生臨行前一晚,和家人像往常一樣吃飯。他至今都不敢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這段飯他吃得忐忑又要裝作若無其事。第二個醫生無法及時給病人做手術,而眼睜睜看著病人因為來不及救治而去世的片段則是開頭。演員既要表現出醫生那種無力和自責,又要表現出他在內心巨大的觸動之下,迸發的希望。

鄉村醫生淳樸善良,去到偌大的城市裡,放下家人孤身漂泊,被家人不理解,也不被城裡大醫院的同事看好。一些配角的設定也十分有血有肉。比如醫生的妻子,會因為他去城裡這件事天天和他吵架,也會在得知他做完一臺十幾個小時的手術以後,坐大巴車過來,在醫院門口等他,給他送宵夜。再比如,醫生實習時的指導老師。這個老師又兇又嚴苛,天天打擊他,卻會拿出自己的積蓄來給不富裕的病人墊付醫藥費。

總的來說,是個很難演繹的劇本。現實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相互拉扯,兩個看似對立的設定,卻在醫生一個人身上得到了統一。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內心戲和多面性,既有小人物的無奈,也有他們深深隱藏的赤子之心。

一個禮拜的時間非常緊張,光是整理人物小傳,張曉禾就用了兩天的時間。她還要背臺詞,揣摩人物內心世界。不過她現在吸取了上一次的經驗教訓,一有不懂的地方馬上給阿景打電話。而阿景是個比外界傳說的還要認真的編劇。哪怕是凌晨,阿景都會及時回覆,跟她講解情節。

讀熟了劇本,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了——表演。

一部完完整整的電影劇本,這可不是一個表演課老師就能指導的。張曉禾想要一個更加專業的相關人士來對她進行指點。孟潔這個經紀人翻遍了手機通訊錄,能找到最熟悉的導演也就是阿景的師哥,《田園詩畫》的導演。

導演答應地很爽快:“伊寒你讓我幫忙,我怎麼會拒絕呢?”

導演雖然沒有正式執導過一部電影,但也是從國內最好的電影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他一過來,就一個字一個字地給“蕭伊寒”摳細節。每個表情,甚至這個片段,演員的手放哪裡,腳怎麼放他都力求完美。

“導演,謝謝你啊。”

等一天排練完,早已是深夜了。

導演倒是沒有累的感覺:“我就當過個電影大導演的癮,說起來我還要謝謝你呢。”

幾個月相處下來,張曉禾已經和導演很熟悉了,也就漸漸開啟了除工作以外的話題。

“導演,你這麼喜歡電影,怎麼會去導演《田園詩畫》啊?”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阿景一樣,學以致用,做自己熱愛的工作。如果我有的選,誰會不去拍電影呢?”

導演說起自己剛畢業的時候,那個心高氣傲,意氣風發。他運氣好,進了一個大劇組做導演助理。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沒想到就是做著端茶送水的雜活兒。這樣的日子渾渾噩噩過了一年。他離職以後,就在電視臺和網路傳媒平臺上四處接活。《田園詩畫》可以稱得上是他職業生涯裡最大的製作了。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阿景筆下的那位醫生。

“伊寒,我看得出來,你跟我們都不一樣。我希望你成功。阿景脾氣是差了一些,但是跟著她,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到時候,別忘了我。”

“怎麼會呢?導演,你才是我的伯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