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結束以後,每個觀眾都會填寫一份有關於新話劇的調差問卷,張曉禾為了提高調差問卷的準確率,親自站在門口收。只要填了問卷,都可以在她那裡換一個小紀念品。有不少觀眾還認出她就是《田園詩畫》的嘉賓,說自己是她的粉絲,又是要簽名,又是要跟她合影的。

“大家排好隊,不要擠哦。”

張曉禾像個景區門口的吉祥物一樣,和排隊的觀眾依次合影。有些觀眾直接定了接下來幾場的門票,說天天都要來。

同組演員紛紛祝賀“蕭伊寒”,說她用粉絲效應的這個點子好,她在的這幾場肯定會是好評率、上座率最高的演出,到時候老岑一高興,A角非“蕭伊寒”莫屬啊。

張曉禾尷尬又苦澀地笑著。她只是來收調查問卷的,哪兒知道會被人認出來。老岑的脾氣這麼古怪,萬一被他認為自己是利用粉絲炒票房、炒好評率,自己能不能呆在話劇團還兩說呢。

回到化妝間的張曉禾對著鏡子左看右看,舞臺妝濃得她自己都快認不出來,怎麼就會被觀眾認出來了呢?

“這有啥啊,你穿男裝不還被成遇認出來了嗎?”

聽到成遇這個名字,張曉禾就頭疼:“你別提這事兒了,伊寒。再說,你就這麼有信心,成遇喜歡的不是你?”

“他到底是喜歡我的臉還是你的靈魂這件事不可考。不過現在被他糾纏的是你,跟我無關。”

蕭伊寒嘚瑟的哈哈大笑,原來這就是近距離吃瓜的快樂。

“不跟你聊了,你每次提到成遇都這樣,我去整理問卷了。”

“嗯,你忙你忙。”

張曉禾把幾百份問卷仔仔細細分了類,篩選掉一大半閉眼選“滿意”的問卷,剩下的有一部分觀眾是在劇情上提出了意見,有的則是在人物設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就是對演員的演技有一些評價。最後做成日報表,發到微信群裡。

“‘伊寒’,你也太實在了。”同組的演員私聊她。

“怎麼了?”

“你不能光留意見啊。你看看別的組,滿意率多高。”

張曉禾翻了翻別的組發過來的報表,滿意度都在95%以上。

“你說這個資料老岑他信嗎?”

如果岑酒只要滿意度這麼一個空洞的數值,還發什麼調查問卷啊,他要的就是觀眾們對新話劇最真實的觀後感。

那個演員接著問她:“那這個意見收集之後呢?”

“有則加勉,無則改之。爭取明天做得更好咯。”

為期一週的巡演很快就結束了。經過這一週實實在在的表演,張曉禾學習到的東西比以往都要多。剛上臺她緊張地腿都在打哆嗦,面對有時會突然起鬨的觀眾,她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接下來這幾天,她也開始學會如何互動,增加觀眾的體驗感。

話劇、舞臺劇的生命力就是在於和觀眾恰到好處的距離感。這個距離感沒有理論去說明,全憑一個演員的經驗和自己的領悟。

最後一場結束時,張曉禾站在舞臺上,和同組演員手牽手向觀眾謝幕時,心裡不禁有些動容。哪怕最後她沒有成為這出新話劇的A角,她也覺得這一趟的演出很值得。

下了場,一個演員提議:“走著,我們今天去吃點好的。”

“對啊,都來這兒這麼久了,天天表演,都沒有吃過當地美食。”

演出了這麼久,張曉禾也都很累了,欣然接受了大家的提議:“行,你們先去選地方,我做完今天的日報就來,發我定位啊。”

“那你快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