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瞞天過海之計(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王韶看來,官家這哪裡是寵信,這是捧殺啊。大宋從太宗開始,文貴武清就成了常識,如果官家真的存心讓顧廷燁拜相,恐怕將來沒有好果子吃。
哪怕是先帝那樣的人,當初那麼信任天海候府,比之現在的顧廷燁不遑多讓,也就是先帝仁慈,即便是起了疑心,也不過是閒置,但是現在的官家,恐怕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仁君吧。
“子純多心了,咱們這個官家,帝王權術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這種錯誤他自然是不會犯的。在說了,你想想,以官家這個多疑的性格,連太子都要這麼防備,又怎麼會相信一個外人,官家家扶持顧廷燁當權臣,你相信嗎。”
“對啊,官家是不可能完全相信一個人的,若是寧遠侯身兼文武重職,朝中風向一定會風雲變幻,寧遠侯一旦拜相,太子勢力大增,哪怕在貶三個國舅都彌補不了,永王和太子的平衡將會被打破,官家之前做的那些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王韶馬上反應過來,如今朝局,中層官員中,除了中立者,已經站隊的,大多是偏向永王之人,這部分人都是被眼前太子失勢迷惑了的,這也是因為這兩年新入中樞者,大多是投靠永王和劉貴妃的,他們可看不懂是官家在搞平衡,只以為官家在為易儲做準備,誰都想提前上車,文官中這種人不在少數。
王韶之所以這麼擔心,是因為他本來就是太子舉薦的,是當之無愧的太子黨,所以從自家弟弟王夏的書信中得知這一訊息,馬上就看出不對,匆匆來找盛長槐商議。
王韶話剛說完,馬上就反應過來了,脫口而出。
“不對,如果不是捧殺,官家又沒有失智,他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官家這兩年的心思越來越難猜,諸多謀劃自有深意,他不會做這種無用功的。”
盛長槐哈哈一笑,不愧是王韶,稍微提醒一下,馬上就能想到到問題的關鍵。
“子純可是想明白了。”
王韶聽到盛長槐詢問,往四周看了一眼,從他進門的時候,盛長槐就讓張順遮蔽左右,遠遠的站在門口放哨,這也是兩人說話毫無顧忌的原因,光明正大的說大宋皇帝疑心重。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王韶和盛長槐一樣,對大宋皇帝的一意孤行非常不滿,加上兩人這兩年配合越發默契,已經成為至交之家,甚至王韶的兩個兒子,已經拜入了盛長槐門下學習弓馬騎射,可謂是通家之好。
“這是瞞天過海之計。”
王韶一字一句的說道,然後目光灼灼的看著盛長槐,看他是否同意自己的見解。
“拍。
。
。
拍。
。
。
拍。”
盛長槐聽完,不由自主的拍了拍手,為王韶鼓起掌來。
“不愧是王子純,這麼快就猜到了真相。”
盛長槐這是發自肺腑的佩服王韶,他和王韶不同,別看他比王韶猜中的早了半天,是因為他得到了某個人的提示。在盛明蘭的信裡,提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顧廷燁在正月的時候和盛明蘭去西平侯府拜訪,突然要教盛長槐的長子盛承憲射箭,還在盛承憲面前多次誇讚盛長槐,說盛長槐的射術獨步天下,又武藝精湛,在本朝十分罕見,恐怕只有前朝的薛仁貴能為之比較。
盛長槐一看到這件事,就知道顧廷燁是故意的,因為他明白,自己和他關係不好,哪怕是盛明蘭嫁過去這麼久了,兩人之間的關係還是沒有緩和,兩人都是驕傲的人,都不肯向對方服軟。顧廷燁破天荒的說出這句叫盛長槐聽了都臉紅的話,盛明蘭一定會以為顧廷燁有和解之心,必定會在給盛長槐的信件裡面提起。
盛長槐當然不會相信什麼顧廷燁要給自己服軟和解的鬼話,看到之後一定會想顧廷燁的深意所在。
三十六計中和薛仁貴有關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瞞天過海,這個典故又是出自於《薛仁貴徵遼事略,此遼雖然非彼遼,卻是一個提醒,漫天過海,又是徵遼。
那麼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所謂的顧廷燁以封疆大吏,國朝重將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在汴京一待就是半年,其實是在麻痺遼國,無論遼國是否相信大宋已經息了北伐之心,但是河北路主帥都不在,至少在顧廷燁參加科舉這段時間,大宋是不會伐遼的。
等到北遼放鬆警惕,大宋軍隊在出其不意出兵伐遼,至少在前期可以佔一個先手,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