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侯,我看還是先去鳳翔吧,您也不用著急,過不了多久,雄武軍節度的人選恐怕就會定下來,到時候看情況把。”

全武去世,朝中定然會做補救,盛長槐倒不是很擔心,主要是全武去世,雖然他和全武不見得有多親密,但畢竟是結義兄長的父親,又是自家堂姐的公公,到底還是有些傷感。

“既如此,前方轉道去鳳翔,張順,給唐師爺說一聲,畢竟是全大哥的父親,讓他提前去鳳翔打聽打聽鳳翔的習俗,該預備的東西按照最高規格來,你在派二十個人給他使喚,對了,去馬車上給女卷說一聲,換上素淨一點的衣服。”

盛長槐雖然不算正兒八經的姻親,但畢竟是結義兄長的父親,他到底是晚輩,即便不用披麻戴孝,也該讓家人穿的素淨一些。

這時候,盛長槐瞧見王韶也給自家下人打招呼,說的和自己的意思差不多,他倒也明白,王韶這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要不然,人家即便是去弔唁,送上一份禮金就可以了,倒也是有心了。

緊趕慢趕,盛長槐到鳳翔的時候,正是全武出殯的日子,整個鳳翔街道上,一眼看上去全都是白色,沒趕上出殯前的祭拜,好在唐詩早早的在街上搭了一個路祭棚,才算是送了全武一程。

待將全武葬到全家祖墳裡面,全旭和全宗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次日了。

“侯爺,我家少爺說,您專程送了上將軍一程,他已經十分感激了,公務要緊,您先忙公事,等忙完之後,在去家裡做客。”

盛長槐嘆了口氣,雖然說官家追封全武為上將軍,還給了個柱國的散官,畢竟算是西北軍方頭牌人物,但卻沒有下旨奪情,全旭和全武兩兄弟按照慣例,需要丁憂守孝。

全旭好不容易從防禦使升為觀察使,眼看著在過幾年,就能接過全武的衣缽,想不到全武這一去世,等到丁憂歸來,一個蘿蔔一個坑,再要想成為實權將領,恐怕還得在尋良機了。

但為父母盡孝本是應有之意,盛長槐也只是感慨而已。

送離何三水,盛長槐對著張順和王韶說道。

“走吧,去轉運司衙門,見一見西北同僚。”

計劃趕不上變化,全武在的時候還好,由全武節制雄武軍,他畢竟是個武官,全家又是在秦風路轉運使治下,比較好節制,現在他這一去世,雄武軍節度這個職位就有些尷尬了。

宋承唐制,但卻吸取了先唐的教訓,節度使的職責和權利分到各個間司,之前全武節制雄武軍,實際上秦州、隴州、階州、成州、鳳州、通遠軍事皆可由其一言決斷,各州知州又歸轉運使衙門領導,相互制衡,皇家和朝廷的諸位相公才能放下心來。

比如西北將門折家,種家,也都有類似的制衡條件,全武去世之後,雄武軍中沒有像全武這樣威信比較高的,那新任雄武軍節度就不可避免受制於轉運使司,沒有安撫司的情況下,轉運使的職權便無法制衡,其實相當於另類的節度使,這是大宋君臣所不能容忍的。

在這種情況下,重置經略安撫使這個職位就顯得非常必要,若說是盛長槐之前的安撫使是和臨時委派的職位,那麼全武去世之後,隨同恩賞他的聖旨一同到來的,還有重置經略安撫使的旨意,那麼現在,盛長槐已經成為實際上的一路軍事主官。

人選倒不是非盛長槐不可,無論是派個文官過來,還是汴京找個勳貴過來都不是不行,但現在,雄武軍畢竟是邊軍,安撫使必須得是精通軍事的,盛長槐的條件剛好符合,又有巡鹽的重任,所以便成了第一人選,再加上太子上山一力推薦,盛長槐才得以被重用。

盛長槐畢竟是英國公府的女婿,有英國公在軍中的人脈,還和全家是親戚,能夠在最短時間穩定軍心,或許也在朝中諸相的考量之內。

盛長槐身上的鴻臚寺少卿職位,不知道什麼原因,竟沒有被免除,這也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盛長槐昨夜惡補了一番西北的官職體系,雖然西北現在明面上分為兩路,秦風路和永興軍路,但這裡指的是轉運使路,轉運使名義上有管轄屬地軍政大權,為一路主官,實際上除了廂軍之外,正兒八經的西軍體系,是由樞密院直接負責,轉運使衙門檢察和制衡。

而實際上從慶曆變法之後,西北已經分為五個防區,這些年已經有陝西五路的說法,但這說的是安撫使路,轉運使的權利太大,朝中其實一直有用安撫使分權的想法,之前也曾設定過安撫使司,不過之前安撫使是有汴京勳貴擔任。

但是沒過幾年就發現,汴京勳貴大多數已經轉為文官,剩下的武勳之家又因打仗的緣故,這一代有些青黃不接,如果由西北本地將門擔任,安撫使的職權太大,由本地將門擔任難免尾大不掉,所以沒幾年就取消了,改為由本地將門擔任節度這個已經被嚴重削弱的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安撫使這個職位看似是個武官,但邊州實行軍政合一,這也是特殊場景下出現的特殊現象,沒有安撫使,節度官軍,知州管民,置了安撫使,雖然不是直接管轄,但是對各州知州縣令有指手畫腳的權利。

不過這種情況只存在於西北邊州和宋遼邊境的河北,只不過在西北這個地方更嚴重一些,這也和大宋重視北遼,輕視西夏有關係,無論是財政,還是兵員,大宋對於河北的投入比對西北大多了,以至於西軍不得不想辦法自籌部分軍餉,這才又了軍政合一的妥協。

首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