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內官並非不願對盛長槐明言,而是太后和官家溝通的細節他並不知情,但是盛長槐也能猜到,恐怕太后是真想明白了,就算她想不明白,還有韓駙馬這個目光長遠的為她答疑解惑。

還是那句話,太后年事已高,若她年輕二十歲,官家尚未成年,自然有人願意投靠於她,現在這種情況,沒有百官支援,沒有軍方支援,不過是給大宋添亂,不一定能改變什麼結果。

“盛侯,咱家待的時間差不多了,日後有時間,盛侯可去慈寧宮,忘記給您說了,咱家今日是最後一次替官家傳旨,咱家畢竟原來隱瞞過官家,再留在他身邊也不合適了,太后娘娘身邊的朱內官年紀大了,到底力不從心,咱家年輕,往後為太后娘娘奔走的事情,都是咱家分內之事,如果盛侯不方便進宮,有功夫也可以去樊樓對面的茶館,咱家喜歡聽那家茶館的說書人將故事,日後其他事情咱家幫不上盛侯,但有些訊息,咱家比外邊人靈通些,盛侯和咱家都是太后的人,以後可以親近些。”

茶過三巡,李內官該說的也都說了,又著急回宮和接替他的內官交接事務,便起身告辭,盛長槐再次將銀票遞給李內官。

“內官,些許心意,當個茶水錢。”

李內官推辭不過,只好先收了下來,然後才故意帶著一絲生氣說道。

“這一次咱家就收下了,日後可千萬別這樣,咱家這樣的人,要錢做什麼,家裡也沒其他親戚,再說了,在先帝和官家身邊伺候多年,些許身家還是有的,盛侯要真對咱家好,咱家到有一件事想求盛侯幫忙,咱家父母當年死的淒涼,死後連個席子都沒有了,咱家在宮裡這些年,雖說能出宮,但是老家畢竟遠了一些,盛侯要是有辦法,替咱家找到父母墳塋,立個碑啥的,咱家必會謹記盛侯大恩。”

李內官能說出這句話,盛長槐到真覺得李內官是發自真心,說個不好聽的,之前李內官是皇帝近侍,找誰都能辦妥這種事情,何必找盛長槐,人情交往,有來有往,才是維繫關係最好的辦法。

盛長槐將李內官送至半道,遠遠的瞧見莊曉蝶帶著盛明蘭進了主院,心中明瞭,定是莊曉蝶剛才見李內官到來,心中忐忑,盛長槐做了啥她不知道,但作為枕邊人之一,卻明白一點,盛長槐必然是得罪了官家,要不然不會給家裡人說日後不要惹事。

顧廷燁畢竟是官家親信,莊曉蝶怕有什麼壞訊息,私下裡找盛明蘭過來,也是怕真有什麼事情,盛明蘭要是在,還能替盛長槐在內官面前求個情,官家親信的大娘子,還是有點臉面的。

“咱家要是沒瞧錯,剛才過去的,那是顧指使的大娘子吧,當年咱家替官家去顧指使家裡傳旨,倒是見過一次,聽說是侯爺的妹妹?”

盛長槐到沒多想,李內官認識盛明蘭,也不算什麼稀罕事,顧廷燁身居高位,盛明蘭也被皇后召見過幾次,宮裡的內官一個比一個有心機,尤其是李內官這種品級,更是其中翹楚,自然對重臣家卷多留了一點心眼,也能免得宮裡有不長眼的慢待了。

“內官瞧的沒錯,是顧廷燁的大娘子,我和顧廷燁不對付,但和我這個妹妹關係十分要好,小的時候,我兩都是在祖母膝下成長,倒是比和其他兄弟姐妹更加親近。”

盛長槐故意點出他和盛明蘭的關係,也有自己的深意,不管官家和太后以後如何,有之前從衝突,關係好不到哪裡去,李內官是太后的人,自然是心向太后。

盛明蘭作為重臣家卷,難免日後要進宮,和太后親近的內官宮女自然是對和官家親近的臣子家卷看不順眼,李內官是聰明人,自然能明白盛長槐的意思,顧廷燁是顧廷燁,盛明蘭是盛明蘭,日後明蘭進宮,幫忙照料一下。

李內官當然能明面盛長槐的意思,便沒多說什麼,等到門口的時候,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以說笑的口氣告訴盛長槐。

“顧指使和兄長繼母之間不和,汴京無人不曉,之前顧指使被太后責罰,他家兄長和繼母和太后娘娘的孃家也算遠親,倒是沒見過他們求情,不過他們家三郎,之前倒是旁敲側擊的問過我,顧指使是否得罪了太后娘娘,又是否因為給顧家求情的事情被官家訓斥。”

說完,李內官在也沒多事,直接向盛長槐告辭。

雖然李內官說的漫不經心,好像是隨口那麼一說,但盛長槐知道,像李內官這等人,說話不能光聽表面,得揣測他內裡的意思。

“顧廷燁得罪太后的事情,不是明擺著嗎,為何顧家三郎顧廷煒還要多此一舉,去找李內官打聽。”

還有,之前重起逆王桉,顧家一眾人被牽扯其中,顧廷燁當庭給顧家人求情,被官家呵斥的事情,滿朝皆知,顧家人不會不知道,顧廷煒看著也不像是不聰明的,為什麼還要專程在確認一遍。

盛長槐一邊往回走,一邊想著李內官說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直道走進主院,芙蓉跑過來問話。

“侯爺,六姑娘來了,正在正房和老太太大娘子說笑呢,大娘子要我問您,今天這樣大喜的日子,晚上要不要設宴請大小姐和四姑娘五姑娘她們一塊過來賠老太太樂呵樂呵。”

四姑娘,聽到這個詞,盛長槐突然想起自家祖母評價四妹妹盛墨蘭的話。

“墨兒本該是個好孩子,都是養在林小娘房裡養壞了,這世上大部分人,並不一定註定是好人還是壞人,有些人心地堅定,無論旁人怎麼勸,又或者怎樣去誘惑,也做不了壞人,而有些人,你拉她一把,她就是好人,你要是往前推她一步,她就可能是個壞人。明丫頭若是前一種,而墨丫頭就是後一種。”

當初盛老太太說這句話的時候,恰逢林小娘拿盛墨蘭做法,使得盛墨蘭不得不帶傷出嫁,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盛長槐和盛墨蘭沒有其他姐妹親近,怕他因為林小娘的緣故,在盛墨蘭出嫁之後不管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