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戲落幕(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人,您敢與太后對質嗎。”
齊衡大喝一聲,韓章已經覺得事情不太對勁了,當然不接這個茬,官家也在一旁打圓場,自從齊衡站出來,官家就已經坐不住了,在大殿上走來走去,從來沒見他如此慌張過。
官家甚至已經開始讓步,只求尊舒王為皇考,至於稱帝稱後之事,從無奢望,他現在希望的是,御史臺能夠揭過此事不提,之前想借此事和太后爭奪權柄,他現在已經不報希望了。
但是他卻想錯了,有些事情,開弓沒有回頭箭,太后已經佈下了局,甚至違背自己的意願,寫下願意官家稱生父為皇考,何嘗不是太后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定。
御史臺群情激奮,昨日又串聯了許多剛正不阿的老臣,幾乎半個朝廷,囊括了朝中六部的中層官員,官家又豈能視眾人的意願不顧,不得已之下,只能請太后出來作證。
不得不說,老太太果然是老太太,太后出來之後,果然表現的軟弱無力,哀莫大於心死的模樣,韓章韓大相公一再催促太后親口卻認,太后做出勉為其難的回應,到底是確認了這封手書為她親筆,但是他接下來的舉動,引得朝野大驚。
太后她竟然給大相公屈身行禮,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大相公就是在尊貴,又豈能越過了先帝遺霜,不僅如此,太后接下來,更是要給官家行個禮,官家日日口稱母后,以母拜子,傳出去有多麼駭人聽聞,幸虧太后在官家的的阻攔下,沒有拜下去,要不然,今日之後,官家就已經失去了孝義,即便是百年之後他的諡號上,也不能掛上孝這個字眼,除非是後繼君王,真的臉都不要了,即便是弒兄殺父的暴君,也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過父母的拜見。
到了現在,盛長槐終於知道了太后的後手,原來如此,但是這樣,何其慘烈,天子之家無小事,一舉一動關係到國本,太后這個舉動,直接引爆了朝堂,如果今日這事輕拿輕放,日後這個殿堂裡面,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會被士子百姓所唾棄。
到了這個時候,韓章韓大相公和官家,再要是不知道自己上了太后的大當,那就妄為人了,連推帶送的想要太后離朝,官家從來沒有這麼狼狽過,幸好太后目的已經達成了,半推半就的就離開了大殿,但是太后是怎麼走的,百官瞧的一清二楚。
詔書的事情或許還有待商議,但是官家這樣對待太后,可不是人子之道。
早朝剛剛開始的時候,官家就滿懷心事,坐立不安,一直在大殿之上走來走去,當事情成了定局之時,官家反而穩了下來,目送太后離開朝堂,官家今日第一次坐到了龍椅上,側著身子,盯著臺鑒諸官,看他們下一步的動作如何。
“陛下,為何不等臣等問清。”
“太后已經說是,大人若在咄咄逼人,難道讓太后給齊大人寫保書不成。”
齊衡等人責問不果,看著太后帶著驚恐莫名的神色離開朝堂,臉上的表情,無一不是悲憤莫名,爆了,終於爆了。
整理朝服,大禮拜下,這樣的舉動,無疑不表示齊衡已經準備孤注一擲,鄭重其事的行完三拜之禮。
“陛下,親奸逆,而遠賢臣,奸逆妄為,哄騙太后手諭,竟使得太后驚恐張皇,不敢直言,真是驚駭古今,天下未聞。”
齊衡冷笑一聲,繼續說道。
“我臺鑒諸君,本受皇命所託,糾陛下之錯,如今,糾錯而不可得,已失天下望,請陛下,革我諫院諫議大夫之職。”
官家已經猜到諫院會群情激奮,但是,齊衡這樣的態度,官家自然更加憤怒,冷冷的說道。
“難道,不順臺鑒心願,臺鑒便可撒手不幹了嗎?”
官家這樣的態度,誅心之言,齊衡自然不肯承認。
“中樞諸位相公,巧飾辭說,攜奸逆之心迷惑陛下,請陛下斥責奸逆,查問諸相公之過失,罷免韓章沉從興等一干人等,以謝內外。”
言之鑿鑿,如指諸掌,齊衡態度很明確,要不就煩亂撥正,要不就一錯到底。即便沉從興下跪分辨,但御史臺諸位,一同下跪,力挺齊衡,這時候,就看官家選擇了。
再這樣的情況下,就是百官領袖,做了十幾年大相公的韓章也穩不住了。
“看來御史們,是認為難以同老臣同立於朝堂了,既如此,陛下若認為老臣有罪,請留下御史大人們,若認為老臣們無罪,責應用聖旨,責貶御史。”
同樣是二選一,同樣是威脅,但是韓章心裡清楚,離開他們,官家是無法和太后抗衡的,實際上也是逼官家貶斥御史臺。
“諫院,諫議大夫齊衡,貶。”
果然不出韓章預料,官家想都沒想就做出了選擇,不僅如此,御史臺群情激奮,要求官家一同罷免他們,官家面帶惱怒,一字一句的說道。
“貶,貶,貶。”
說完,狠狠的拍了拍龍椅的扶手,可見心中已經憤怒到極致,絲毫沒考慮到他這樣做,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首發最新。